《谒诸葛丞相庙》
时间: 2025-01-04 08:49: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诸葛丞相庙》 ——陆游
汉中四百天所命,老贼方持太阿柄。
区区梁益岂足支,不忍安坐观异姓。
遗民亦知王室在,闰位那干天统正。
公虽已没有神灵,犹假贼手诛锺邓。
前年我过沔阳祠,再拜奠俎衰泪迸。
洁斋请作送迎诗,精忠大义神其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陆游对诸葛亮的崇敬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提到汉中四百年的历史,暗示着国家的命运与诸葛亮的英名息息相关。老贼指的是当时的统治者,而“太阿柄”象征着权力。诗人感到,像梁益这样的地方小将,怎能肩负国家重任?他不愿意安坐观望,看到异姓的人掌权。
遗民们深知王室的存在,认为当时的统治不正。虽然诸葛亮已经去世,但他的忠诚与大义仍然流传。诗人回忆前年在沔阳祭拜时,感慨良多,泪水夺眶而出。他希望以洁斋的方式写一首迎接诸葛亮的诗,希望他的精忠与大义能够被神灵所听闻。
注释:
- 汉中:指汉中地区,历史上是诸葛亮的重要活动地点。
- 老贼:指当时的统治者,带有贬义。
- 太阿柄:比喻权力的象征。
- 梁益:指地方小将,意在强调其微不足道。
- 遗民:指流亡百姓,或对王室仍心存忠诚的人。
- 诛锺邓:指诸葛亮在世时所做的政治斗争,锺和邓是当时的权臣。
- 沔阳祠:指祭拜诸葛亮的地方。
- 洁斋:表示恭敬的祭祀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生于浙江绍兴。他的诗歌多表达爱国情怀和对家国命运的关切,诗风豪放激昂,情感真挚,尤其以爱国主义的主题而闻名。
创作背景:
《谒诸葛丞相庙》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日衰之际。诗人在政治动荡、家国破碎的背景下,怀念诸葛亮的忠贞和智慧,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历史英雄的敬仰。
诗歌鉴赏:
《谒诸葛丞相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深度的诗作,表达了陆游对诸葛亮的崇敬及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诗的开头提到“汉中四百天所命”,不仅仅是在追忆历史,也是在反思现实,暗示国家的命运与历史英雄之间的联系。
“老贼方持太阿柄”一句,借用权力的象征,揭示了当时统治者的无能与贪婪。陆游在诗中表现出对异姓统治的强烈不满,并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回顾历史,强调即使诸葛亮已去世,他的忠诚与大义仍然在遗民心中流传。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以诗歌来唤醒人们对诸葛亮精神的追求,体现了陆游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英雄的崇敬。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曲折的情感,传达了陆游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深刻思考。可以看出,诗人不仅在祭奠诸葛亮,也在反思当下,表现了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政治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中四百天所命:引入历史,表明与诸葛亮的联系。
- 老贼方持太阿柄: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无能,批判其对政权的掌控。
- 区区梁益岂足支:质疑地方小将的能力,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 不忍安坐观异姓:表明不愿袖手旁观的态度。
- 遗民亦知王室在:遗民心中仍然有对王室的期待和忠诚。
- 闰位那干天统正:对当时不正统治的愤慨。
- 公虽已没有神灵:虽说诸葛亮已去世,但仍然被人敬仰。
- 犹假贼手诛锺邓:提及历史上的斗争,表明忠诚与正义的延续。
- 前年我过沔阳祠:表达个人情感的回忆。
- 再拜奠俎衰泪迸:表现哀伤与敬意的交织。
- 洁斋请作送迎诗:希望通过诗作来纪念和呼唤。
- 精忠大义神其听:最后呼唤诸葛亮的精神,希望得到回应。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的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太阿柄”象征权力,增加了诗的深度。
- 排比:表达了多层次的情感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诸葛亮的忠诚为核心,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历史责任感。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陆游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忠诚精神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中:象征历史与英雄的地位。
- 太阿柄:权力与统治的象征。
- 遗民:代表对王室的忠诚与期待。
- 沔阳祠:记忆与怀念的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陆游在诗中提到的“老贼”指的是谁?
- A. 诸葛亮
- B. 当时的统治者
- C. 梁益
-
“太阿柄”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文化
- B. 权力
- C. 忠诚
-
诗中提到的“遗民”是指什么样的人?
- A. 忘记历史的人
- B. 忠诚于王室的百姓
- C. 反叛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蜀相》
- 王安石《梅花》
诗词对比:
- 《蜀相》:同样歌颂诸葛亮,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对英雄的怀念。
- 王安石《梅花》:表达坚定的精神和对理想的追求,与陆游的爱国情怀相呼应。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