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山西寄王允原知司 其四》
时间: 2024-09-19 21:35: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山西寄王允原知司 其四 杨基 〔明代〕 花时无处不黄鹂,偏到垂杨着意啼。 人立晚风携便面,马临春水惜障泥。 踏歌趁拍催腔急,旋舞回身应节齐。 遥想故山行乐地,紫苔侵遍十年题。
白话文翻译: 春天里,无论何处都能听到黄鹂的鸣叫,它们特别喜欢在垂柳下有意地啼唱。 人们站在晚风中,手持扇子,马儿靠近春水,似乎在珍惜着马鞍下的障泥。 随着歌声的节拍,人们踏着舞步,节奏急促,旋转的身体与音乐的节拍同步。 遥想故乡的山中游乐之地,十年前的题字已被紫苔覆盖。
注释:
- 黄鹂:一种鸟,以其鸣声悦耳著称。
- 垂杨:垂柳,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
- 便面:扇子,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随身物品。
- 障泥:马鞍下的垫子,用来保护马背。
- 踏歌:边走边唱,古代的一种娱乐方式。
- 旋舞:旋转的舞蹈。
- 紫苔:紫色的苔藓,常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诗词背景: 杨基是明代诗人,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山西时寄给友人王允原的,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春天景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黄鹂”、“垂杨”、“春水”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春日图景,而“遥想故山行乐地”则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明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 首句“花时无处不黄鹂”,以黄鹂的鸣叫声为引子,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 第二句“偏到垂杨着意啼”,通过“着意啼”赋予黄鹂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第三句“人立晚风携便面”,描绘了人们在晚风中的闲适姿态。
- 第四句“马临春水惜障泥”,通过马儿的动作,暗示了春天的到来。
- 第五句“踏歌趁拍催腔急”,描绘了人们随着歌声起舞的热闹场面。
- 第六句“旋舞回身应节齐”,通过“应节齐”强调了舞蹈与音乐的和谐。
- 第七句“遥想故山行乐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第八句“紫苔侵遍十年题”,通过“紫苔侵遍”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故乡的变化。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偏到垂杨着意啼”中的“着意啼”,赋予黄鹂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人立晚风携便面,马临春水惜障泥”中的对仗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春天景色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思念。通过描绘春天的生机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 黄鹂:象征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 垂杨:代表春天的景色,寓意生机勃勃。
- 春水:象征春天的清新和活力。
- 紫苔: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故乡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鹂”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丰收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A
-
“紫苔侵遍十年题”中的“紫苔”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春天的到来 C. 秋天的丰收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思念。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的宁静景色,与杨基的诗有相似的自然意境。
诗词对比:
- 杨基的《春日山西寄王允原知司 其四》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但杨基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收录了杨基及其他明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明代诗歌。
- 《杨基诗集》:收录了杨基的所有诗作,是研究杨基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