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余氏幽光亭二首 其二 汪藻 〔宋代〕
自夺幽人去,江山胜气无。 秖今埋宿草,谁复奠生刍。 满世儒冠宠,他年史笔诛。 未应丘壑底,遗恨失金朱。
白话文翻译:
自从那位隐士离去,这江山便失去了它的灵气。 如今他的坟上已长满了旧草,还有谁会为他祭奠呢? 在这个充满儒者荣耀的世界里,将来史书上或许会对他进行批判。 但在这山丘沟壑之中,他不应有遗憾,因为他未曾追求过权贵的生活。
注释:
- 幽人:指隐士。
- 江山胜气:指江山的灵秀之气。
- 宿草:指坟墓上的旧草。
- 奠生刍:指祭奠时放置的草,比喻祭奠。
- 儒冠宠:指儒者的荣耀。
- 史笔诛:指史书上的批判。
- 丘壑底:指山丘沟壑之中。
- 金朱:指权贵的生活。
诗词背景: 汪藻是宋代诗人,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世态的感慨。这首诗可能是汪藻在访问某位已故隐士的幽光亭时所作,表达了对隐士的怀念和对世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离去后江山失去灵气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士的深切怀念。诗中“秖今埋宿草,谁复奠生刍”一句,抒发了对隐士逝去的哀思,同时也反映了世态炎凉。后两句“满世儒冠宠,他年史笔诛”则是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指出在荣耀的儒者背后,可能隐藏着历史的批判。最后一句“未应丘壑底,遗恨失金朱”则是对隐士生活的肯定,认为隐士不应有遗憾,因为他未曾追求过权贵的生活。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隐士的怀念和对世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批判。
诗词解析:
- 首句“自夺幽人去,江山胜气无”:表达了隐士离去后,江山失去了它的灵气,暗含对隐士的怀念。
- 次句“秖今埋宿草,谁复奠生刍”:通过对隐士坟墓的描绘,抒发了对隐士逝去的哀思。
- 第三句“满世儒冠宠,他年史笔诛”:批判了现实世界中儒者的荣耀,暗示将来史书上可能会有批判。
- 末句“未应丘壑底,遗恨失金朱”:肯定了隐士的生活,认为他不应有遗憾,因为他未曾追求过权贵的生活。
意象分析:
- 幽人:象征隐逸的生活和精神。
- 江山胜气:象征自然的灵秀和隐士的精神。
- 宿草:象征逝去和遗忘。
- 儒冠宠:象征世俗的荣耀。
- 史笔诛:象征历史的批判。
- 丘壑底:象征隐逸的生活环境。
- 金朱:象征权贵的生活。
互动学习:
-
诗中的“幽人”指的是什么? A. 隐士 B. 官员 C. 商人 D. 农民 答案:A
-
“满世儒冠宠,他年史笔诛”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儒者受到宠爱,将来会受到史书的赞美。 B. 儒者受到宠爱,将来会受到史书的批判。 C. 儒者不受宠爱,将来会受到史书的赞美。 D. 儒者不受宠爱,将来会受到史书的批判。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诗与杜甫的《登高》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情感和风格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深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