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
滁南幽谷抱山斜,我凿清泉子种花。
故事已传遗老说,世人今作画图誇。
金闺引籍子方壮,白发盈簪我可嗟。
试问弦歌为县政,何知樽俎乐无涯。
白话文翻译:
在滁南的幽静山谷中,山坡斜倚着,我在这里凿出清泉来种花。
这些故事已经传到老一辈人那里,世人如今却只会用画图夸耀。
金色闺房中的儿子正在壮年,而我白发苍苍,感慨不已。
我问:弦歌能为县政做什么呢?又怎知美酒佳肴的乐趣是无尽的呢?
注释:
- 滁南:指的是滁州南部地区,风景秀丽。
- 幽谷:指隐秘而宁静的山谷。
- 凿:开凿、挖掘。
- 清泉:指泉水,象征纯净。
- 金闺:形容富贵人家的女儿。
- 引籍:引导、吸引。
- 樽俎:古代酒器和食器的统称,象征饮食。
- 乐无涯:快乐没有尽头。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故事已传遗老说”,反映了古代传说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延续下来的特点。“金闺引籍”暗指社会地位的差异,彰显出诗人对世俗观念的质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他的文学成就卓著,尤其在诗词、散文方面影响深远。其作品风格自然洒脱,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晚年,正值他对人生感悟的深刻反思阶段。诗中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无奈和叹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滁南的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开篇提到“滁南幽谷”,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凿清泉”和“种花”表达了他对生活的追求,尽管周遭世人只会用画图来夸耀,诗人却深知这种简单的快乐才是最真实的。而“金闺引籍子方壮”与“白发盈簪我可嗟”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年轻人的羡慕与人生短暂的感慨。最后一句“试问弦歌为县政,何知樽俎乐无涯”则指出了诗人对世俗权力的无所谓,强调了生活中的乐趣和享受。整体而言,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世俗的淡泊,形成了一个和谐而深刻的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滁南幽谷抱山斜:描绘了滁南的山谷,环境幽静,风景如画。
- 我凿清泉子种花:表达了诗人用手中的工具开凿清泉,种植花草,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的心情。
- 故事已传遗老说:讲述那些古老的故事已经传到老人嘴边,表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
- 世人今作画图誇:对比世人只会用画作来夸耀,而非真实的生活体验。
- 金闺引籍子方壮:金色闺房中的年轻人正在茁壮成长,暗指社会地位高的人。
- 白发盈簪我可嗟:诗人白发苍苍,感叹岁月流逝。
- 试问弦歌为县政:反问音乐和歌唱能为政治带来什么。
- 何知樽俎乐无涯:强调饮酒和享受生活的乐趣是无尽的。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金闺引籍,白发盈簪”,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用“樽俎”比喻生活的乐趣。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诗人对世俗的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年轻人的羡慕、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漠,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谷:象征宁静与隐秘的理想生活。
- 清泉:象征纯净、真实的快乐。
- 金闺:象征富贵与权力。
- 白发: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
- 樽俎:象征饮食与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滁南幽谷”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滁州北部
- B. 滁州南部
- C. 安徽省
- D. 江苏省
-
诗人对年轻人的态度是?
- A. 嫉妒
- B. 羡慕
- C. 无所谓
- D. 恨
-
诗中提到的“樽俎”指的是什么?
- A. 酒器和食器
- B. 书籍
- C. 乐器
- D. 花草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与《送》相似,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泊,但《山居秋暝》更强调孤独与静谧的氛围,而《送》则通过对比展现了人生的短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欧阳修传记及其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