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曲(度新声·三之三)》
时间: 2025-01-01 18:24: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苑浴兰,微波寄叶。
石城回首山重沓。
绮窗烟雨梦佳期,
飞霞艇子雕檀楫。
楼迥披襟,廊长响屟。
供愁麝月眉心帖。
紫箫闲捻度新声,
有人偷倚阑干掏。
白话文翻译:
在小小的花园里,兰草沐浴在细雨中,微波荡漾,叶子轻轻摇曳。回首石城,层峦叠嶂的山峦尽收眼底。绮丽的窗前,烟雨朦胧中,我梦见与你的美好时光,飞霞般的小船在水面上轻轻划过,船桨雕刻成檀木的形状。高楼上的衣襟随风飘扬,走廊里响起了轻轻的足音。愁苦的情思如同麝香一般,萦绕在我的眉心。悠闲地捻动着紫箫,奏出新的乐声,有人悄悄依靠在栏杆上,思绪万千。
注释:
- 苑:小花园。
- 浴兰:兰花沐浴,形容花园的清新。
- 微波寄叶:微风吹动水波,叶子随之轻摇。
- 石城:这里指的是某个城池,可能指代江南的某个城市。
- 绮窗:华丽的窗户。
- 烟雨:细雨朦胧。
- 佳期:美好的时光。
- 飞霞:形容如飞的云霞。
- 艇子:小船。
- 雕檀楫:雕刻精美的檀木桨。
- 楼迥:高楼挺拔。
- 披襟:衣襟随风飘动。
- 廊长响屟:长廊里传出走路的声响。
- 供愁:寄托忧愁。
- 麝月:麝香与月色,形容愁苦的情感。
- 紫箫:紫色的箫,乐器。
- 度新声:演奏出新的乐声。
- 偷倚阑干:偷偷倚靠在栏杆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约1052-1126),字承天,号天池,晚号天池散人,北宋末期著名词人。其作品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之情,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江南曲》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贺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动荡时代的无奈。
诗歌鉴赏:
《江南曲》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词作。开篇便以“小苑浴兰,微波寄叶”描绘出一幅清雅的江南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敏感的情感。石城的重叠山峦,构成了一种巍峨的背景,给人以深邃的视觉感受。接下来的“绮窗烟雨梦佳期”,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承载了对理想生活的美好向往。
在感情的表达上,贺铸巧妙地运用了音韵的美感与意象的交织,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诗中“楼迥披襟,廊长响屟”描绘了高楼和长廊的空间感,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而“供愁麝月眉心帖”则将愁苦的情感具象化,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全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情的细腻刻画,使得整首词生动而富有情感。最后一句“有人偷倚阑干掏”,则留给读者无限遐想,似乎在暗示着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苑浴兰,微波寄叶:描绘了一个小花园,兰花在雨中沐浴,水波轻轻拍打着叶子,展现出宁静的自然环境。
- 石城回首山重沓:石城的群山层叠,回首时更显得巍峨。
- 绮窗烟雨梦佳期:华丽的窗前,烟雨朦胧中,回忆起美好的时光。
- 飞霞艇子雕檀楫:小船在水面上轻轻划过,桨是雕刻精美的檀木,富有诗意。
- 楼迥披襟,廊长响屟:高楼的衣襟随风飘扬,走廊中响起轻盈的足音,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供愁麝月眉心帖:愁苦的情感像麝香一样缠绕在眉心,表达了内心的忧愁。
- 紫箫闲捻度新声:悠闲地捻动紫箫,奏出新的乐声,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有人偷倚阑干掏:有人悄悄依靠在栏杆旁,似乎在思索或等待,留下悬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感融为一体,如“愁麝”比喻愁苦的情感。
- 拟人:通过“微波寄叶”等描写,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小苑浴兰,微波寄叶”,形成工整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江南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层情感的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象征高洁与清雅。
- 烟雨:象征朦胧与梦幻,代表江南的气候特征。
- 楼:高耸的建筑,象征着人类的创造与追求。
- 紫箫:象征音乐与情感的寄托。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江南水乡的美丽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小苑”指的是: A. 大花园
B. 小花园
C. 草地
D. 城市 -
“绮窗烟雨梦佳期”中的“绮窗”意指: A. 普通窗户
B. 华丽的窗户
C. 破旧的窗户
D. 书房窗户 -
诗人对江南的情感主要是: A. 忧伤
B. 赞美与向往
C. 失望
D.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温庭筠的《更漏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贺铸的《江南曲》与温庭筠的《更漏子》均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景色,但贺铸更侧重于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温庭筠则更强调情感的哀婉与思念。这种不同的风格展示了两位诗人对江南的不同理解与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贺铸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江南曲》的艺术魅力与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