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赏雪席上)》

时间: 2025-01-08 01:29:23

暮云蹙。

小亭带雪斟醽醁。

斟醽醁。

一声羌管,落梅蔌蔌。

舞衣旋趁霓裳曲。

倚阑相对人如玉。

人如玉。

锦屏罗幌,看成不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赏雪席上)
作者: 曾觌 〔宋代〕

暮云蹙。小亭带雪斟醽醁。
斟醽醁。一声羌管,落梅蔌蔌。
舞衣旋趁霓裳曲。倚阑相对人如玉。
人如玉。锦屏罗幌,看成不足。


白话文翻译:

黄昏时分,乌云低垂。小亭子在雪中举杯斟酒。
一声羌笛声,落梅纷纷而落。
舞衣轻盈如霓裳,伴着音乐翩翩起舞。
倚着栏杆对望,面前的美人如同美玉般晶莹。
人如玉,锦屏和罗幌,看起来都显得不够。


注释:

字词注释:

  1. :低垂,形容天色阴沉。
  2. 醽醁:美酒。
  3. 羌管:一种古代乐器,常用来演奏悲伤的曲调。
  4. 蔌蔌:形容梅花纷纷落下的样子。
  5. 舞衣:指舞者的衣裳,轻盈飘逸。
  6. 霓裳曲:古代舞曲名,一般指华丽的舞蹈。
  7. 人如玉:形容女子的美丽。
  8. 锦屏罗幌:用锦绣和纱帘做成的屏风和帐幕。

典故解析: “霓裳曲”源自《霓裳羽衣曲》,是唐代王建所作,形象地描绘了华美的舞蹈场景,常与美丽的女子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觌,字子美,号澹庵,宋代词人,与李清照、周邦彦并称,擅长词作,风格清新婉约,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冬日赏雪之际,诗人借助雪景表达对美人和优雅舞蹈的赞美,展现出一种淡雅而又惆怅的情感。


诗歌鉴赏:

《忆秦娥(赏雪席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冬日的雪景,诗人通过描绘小亭、白雪和舞者的形象,展现出一种优雅的氛围。开篇的“暮云蹙”一句,生动地呈现出黄昏时分的阴郁天气,给人一种静谧却略带感伤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斟醽醁”的描写,传达出赏雪时的闲适与惬意。

羌笛声的响起,唤起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落梅纷飞的景象又增添了一份孤独与惆怅。整首词在细腻的意象中穿插着对美的追求与渴望,尤其是“人如玉”的比喻,展现了对美人深切的赞美。

最后一句“锦屏罗幌,看成不足”,则是诗人对美的无尽追求与无法满足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失落。整首词在描写中融入了情感,形成了一种优雅而又略显悲凉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暮云蹙:描绘天色阴沉,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
  2. 小亭带雪斟醽醁:小亭在雪中,正斟酒,显得温暖而又宁静。
  3. 一声羌管,落梅蔌蔌:羌笛声响起,梅花纷纷落下,暗示着离别与思念。
  4. 舞衣旋趁霓裳曲:轻盈的舞者伴随华丽的舞曲翩翩起舞,展现优雅之美。
  5. 倚阑相对人如玉:倚着栏杆,与美人相对,生动描绘了对美的欣赏。
  6. 锦屏罗幌,看成不足:即使有美丽的屏风与帐幔,依然觉得不足,表现了对美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人比作“玉”,突出其美丽。
  • 拟人:通过“斟醽醁”赋予酒以生命,营造温馨氛围。
  • 对仗:如“人如玉,锦屏罗幌”,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在冬日赏雪中对美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不可得的惆怅,展现了诗人细腻而深邃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洁白与宁静,给人以清新之感。
  2. 羌管:代表忧伤与思念的情感。
  3. 舞衣:展现优雅与美丽,象征对生活的热爱。
  4. 美人:象征着美好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以下哪一句描绘了舞者的形象? A. 暮云蹙
    B. 舞衣旋趁霓裳曲
    C. 锦屏罗幌

  2.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笙
    B. 古筝
    C. 羌管

  3. 诗人对美的感受是: A. 满足的
    B. 惆怅的
    C. 无所谓的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如梦令》
  2. 周邦彦《兰陵王》

诗词对比:

  • 曾觌的《忆秦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为描写美人与情感的作品,前者更注重自然景色与情感的结合,后者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两者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但都展现了宋代词人的才华。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对《忆秦娥(赏雪席上)》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