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清明)
作者:曾觌 〔宋代〕
清明池馆晴还雨,
绿涨溶溶。
花里游蜂。
宿粉栖香锦绣中。
玉箫声断人何处,
依旧春风。
万点愁红。
乱逐烟波总向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清明时节,池塘和馆舍在晴雨交替中显得分外清新,绿色的水波荡漾,仿佛在溶化一般。花丛中,蜜蜂在飞舞,停在花瓣上,吸取香甜的花蜜。突然,玉箫的声音中断了,令人不知所踪,春风依旧轻拂,但心头却充满了忧愁。无数的愁绪如红色的花瓣,随风飘荡,最终随烟波向东流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明:节气,通常在每年4月4日或5日,天气清明,春暖花开。
- 池馆:指池塘和住所,描述环境。
- 溶溶: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柔和而富有生机。
- 宿粉:指停留在花上的蜜蜂,形容其色泽如粉。
- 玉箫:指用玉石制成的箫,象征优雅的音乐。
- 愁红:形容忧愁的情感与红色的花瓣相映衬。
典故解析: 本词没有直接涉及特定典故,但“玉箫”可引申为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象征着清雅与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觌,字子瞻,号云阳,宋代词人,以其清丽婉约的词风著称。生活在南宋时期,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富有抒情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清明节前后,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诗人借此节气表达对生机与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透出对人生短暂、情感惆怅的感慨。
诗歌鉴赏:
曾觌的《采桑子(清明)》通过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传达了深刻的情感。这首词开篇以“清明池馆晴还雨”引入,描绘出清明节的变化天气,随之而来的是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反映了自然的美妙。接着“花里游蜂”描绘了蜜蜂在花间飞舞的生动场景,使人感受到春日的宁静与和谐。
在词的中间部分,诗人用“玉箫声断人何处”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与孤独,音律的中断象征着生活的无常,使人对未来的迷茫感到愁苦。最后一句“乱逐烟波总向东”则以“烟波”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与无常,愁绪如花瓣随风而去,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生感悟的深刻,表达了在美景之下隐含的忧伤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明池馆晴还雨”:描绘清明节的天气变化,给人一种生动的场景感。
- “绿涨溶溶”:表现春水涌动,生机勃勃的意象。
- “花里游蜂”:蜜蜂在花中飞舞,体现了自然的活力。
- “宿粉栖香锦绣中”:描述蜜蜂停留在花朵上的情景,增强了生动性和美感。
- “玉箫声断人何处”:音乐的断裂,暗示孤独与思念。
- “依旧春风”:春风依然,反映出环境的稳定性,但内心的情感却在波动。
- “万点愁红”:愁绪如红花般绚烂却又忧伤。
- “乱逐烟波总向东”:最终的漂泊与无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点愁红”,将愁苦比作花瓣,形象生动。
- 拟人:如“依旧春风”,赋予春风情感,使自然更具亲和力。
- 对仗:词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愁绪形成对比,展现出在美好生活之下人们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揭示了生活的复杂性与人生的短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明:象征生机与希望。
- 花:代表美好与爱情。
- 蜜蜂:生命的活力与勤劳。
- 玉箫:优雅与孤独的象征。
- 烟波:流动与无常,象征人生的漂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清明池馆晴还雨”中的“清明”指的是哪一个节气? A. 春分
B. 清明
C. 立夏
D. 秋分 -
词中“玉箫声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兴奋 -
“万点愁红”中的“愁红”意味着什么? A. 快乐
B. 忧愁
C. 期待
D.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
诗词对比: 曾觌的《采桑子(清明)》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过往的追忆,但前者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后者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词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