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人游息处,与此曲池连。
密树才春后,深山在目前。
远峰初绝雨,片石欲生烟。
数有僧来宿,应缘静好禅。
白话文翻译:
高人所游息的地方,与这条弯曲的池塘相连。
密密的树木刚刚经历春天,深山就在眼前。
远处的山峰刚刚停止了雨水,片片石头似乎要冒出烟雾。
偶尔有僧人来这里住宿,想必是因为这里宁静适合修禅。
注释:
- 高人:指的是有高深修养的人,通常与隐士、道士等相关。
- 游息:游玩和休息,形容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 曲池:指的是弯曲的池塘,常用来形容园林景观。
- 密树:茂密的树木,形容春天树木繁盛的景象。
- 绝雨:指雨刚停或雨水已尽,表现出雨后的清新。
- 生烟:形容石头表面湿润,似乎要冒出烟雾,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僧来宿:指僧人来此住宿,显示出此地的宁静。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僧来宿”可以让人联想到佛教文化中,僧侣常常选择在宁静之地修行,以求内心的安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得仁,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初夏,可能受到作者在南园游玩的启发,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美丽。
诗歌鉴赏:
《初夏题段郎中修竹里南园》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描绘了高人游息的幽静场所,展现了春末夏初的美丽景色。首句“高人游息处,与此曲池连”,通过“高人”与“曲池”的结合,传达出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环境。这种环境不仅美丽,还给人一种闲适的心境。接着,诗人描绘了茂密的树木、深邃的山林,展现了初夏的生机与繁荣。
“远峰初绝雨,片石欲生烟”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雨后山峰的清新与石头的湿润,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最后两句提到的“僧来宿”,则将自然的宁静与禅宗的修行结合,表明此地不仅适合游玩,更是修身养性的理想之地。整首诗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高人游息的美好环境。
- 第二联通过“密树”和“深山”展现初夏的生机。
- 第三联描绘了雨后清新的山峰,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 最后两句表现出此地的宁静适合修禅,展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人游息处,与此曲池连”,形成了和谐的音律。
- 比喻:片石“欲生烟”,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湿润的状态。
- 意象: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洒脱。
-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高人:象征着智慧与超脱。
- 曲池:代表自然的柔美与宁静。
- 密树:象征生机与繁荣。
- 远峰:代表高远与清新。
- 僧人:象征着修行与心灵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人”指的是: A. 有高深修养的人
B. 一位隐士
C. 一位高官
答案:A -
“片石欲生烟”中“生烟”是指: A. 石头在冒烟
B. 石头湿润的状态
C. 石头消失了
答案:B -
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是: A. 城市
B. 山水田园
C. 沙漠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强调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但更侧重于秋天的氛围。
- 孟浩然《春晓》:着重描绘春天的生机与美,与《初夏题段郎中修竹里南园》在季节上相呼应,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