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来巢为李秋水作》
时间: 2025-01-01 12:44: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来巢为李秋水作
作者: 崔岱齐 〔清代〕
去国怀乡莽自哀,
旧时庭院锁莓苔。
尘凝风幔人初至,
梁落春泥燕又来。
紫海路深音信断,
红颜年远雪霜催。
营巢哺子依君屋,
也自逢秋未忍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开篇提到离开家乡后的忧伤,随即描绘了昔日庭院的景象,因长满莓苔而显得封闭。接着,描写初到此地,房间内的尘埃凝聚着,春泥落在梁上,而燕子又回来了。接着,诗人感叹与远方的音信断绝,年华已远,岁月催人老。最后,提到燕子在屋檐下筑巢喂养雏鸟,自己却在秋天到来之际,迟迟不愿离去。
注释:
- 莽:指茫然、混乱的样子。
- 莓苔:一种植物,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常用来象征荒凉。
- 尘凝:尘土沉积,形容环境的沉闷。
- 风幔:指风中的帐幔,象征着孤独与虚无。
- 紫海:可以理解为深邃的道路,象征着距离与难以沟通。
- 红颜:指年轻美丽的女子,通常用来指代青春。
- 雪霜催:指岁月的推移,暗示时光带来的衰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岱齐,清代诗人,字希甫,号惭愧,江苏人。他的诗风多以清丽见长,常表达个人情感及自然景色的交融。崔岱齐在诗中善于用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燕来巢为李秋水作》是一首思乡之作,诗人在离开故乡后,感受到浓厚的乡愁与孤独。这首诗可以看作是对故乡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现状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青春流逝的惋惜。首联中“去国怀乡莽自哀”,简洁有力地揭示了离乡人的孤寂与愁苦,接着描绘旧庭院的封闭与荒凉,仿佛在追忆中感受到一种时光的无情。诗中“尘凝风幔人初至”,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幽静与压抑,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土的渴望。
中间几句“紫海路深音信断,红颜年远雪霜催”更是流露出对青春的追忆与岁月的无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最后一联中,燕子在诗人居所中筑巢,象征着家庭与温暖,但诗人却迟迟不愿归去,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情与对时光的思考,借助燕子的形象,寓意着归属与牵挂,展现了清代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深邃,给人以深刻的共鸣与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国怀乡莽自哀:离开故乡,心中充满了孤独与伤感。
- 旧时庭院锁莓苔:昔日的庭院荒凉,长满了莓苔,暗示岁月的变迁。
- 尘凝风幔人初至:初到此地,环境的沉闷让人感到压抑。
- 梁落春泥燕又来:春天的泥土落下,燕子又飞回,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 紫海路深音信断:与远方的音信断绝,暗示与故乡的距离。
- 红颜年远雪霜催:青春已逝,岁月催人老,感叹时光无情。
- 营巢哺子依君屋:燕子在屋檐下筑巢,寓意家庭的温暖。
- 也自逢秋未忍回:尽管秋天来临,但诗人却不愿离去,体现了对故乡的眷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尘凝风幔”中,风幔象征着孤独的环境。
- 拟人:燕子“又来”,赋予燕子情感,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 对仗:如“紫海路深音信断,红颜年远雪霜催”,形成了优美的节奏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叹。通过对燕子归来的描写,表达了对家庭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柔软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归属感,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
- 庭院:代表着过去的生活与记忆,蕴含着温馨与怀旧的情感。
- 紫海:象征着未知与遥远,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岁月:暗示流逝的时光与改变,寄托了对青春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莓苔”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植物
C. 一种果实
D. 一种草 -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可以用哪个词来概括: A. 喜悦
B. 忧伤
C. 无所谓
D. 期待 -
“紫海路深音信断”中“音信断”指的是: A. 失去联系
B. 频繁交流
C. 互相问候
D. 书信往来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大自然的壮丽与个人的豪情。
- 杜甫《春望》:在战乱背景下描绘故乡的破败,情感更加沉重。
通过这些作品的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都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