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杂诗和林石田》

时间: 2024-09-19 21:31:09

竟夕柴门掩,无心接缙绅。

山中多乐事,世上少全人。

诸吕几亡汉,商翁不仕秦。

柴桑深僻处,亦有晋遗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 竟夕柴门掩,无心接缙绅。 山中多乐事,世上少全人。 诸吕几亡汉,商翁不仕秦。 柴桑深僻处,亦有晋遗民。

白话文翻译:

整夜关闭着柴门,无意与达官贵人交往。 山中有很多快乐的事情,世上却很少有完美无缺的人。 吕氏家族几乎颠覆了汉朝,商山四皓不愿为秦朝效力。 在偏远的柴桑,也有晋朝的遗民。

注释:

字词注释:

  • 竟夕:整夜。
  •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指简陋的住所。
  • 缙绅:指官员,这里指达官贵人。
  • 全人:完美无缺的人。
  • 诸吕:指西汉末年的吕氏家族。
  • 商翁:指商山四皓,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他们隐居商山,不愿为秦朝效力。
  • 柴桑: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陶渊明的故乡。
  • 遗民:指前朝的遗民,这里指晋朝的遗民。

典故解析:

  • 诸吕几亡汉:指西汉末年,吕后掌权,吕氏家族势力庞大,几乎颠覆了汉朝。
  • 商翁不仕秦:指商山四皓,他们因不满秦朝的暴政,选择隐居,不愿为秦朝效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是他在杭州时所作,表达了对世态的淡漠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汪元量在杭州时所作,当时社会动荡,他选择隐居山中,表达了对世态的淡漠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山中的乐事与世上的不全之人,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态的淡漠。诗中提到的“诸吕几亡汉”和“商翁不仕秦”都是历史典故,通过这些典故,诗人表达了对权势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柴桑深僻处,亦有晋遗民”则进一步强调了隐逸生活的美好和世外桃源的存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竟夕柴门掩,无心接缙绅”表达了诗人整夜关闭柴门,无意与达官贵人交往的态度。
  • 第二句“山中多乐事,世上少全人”通过对比山中的乐事与世上的不全之人,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第三句“诸吕几亡汉,商翁不仕秦”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权势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第四句“柴桑深僻处,亦有晋遗民”则进一步强调了隐逸生活的美好和世外桃源的存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山中的乐事与世上的不全之人,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典故:通过历史典故,如“诸吕几亡汉”和“商翁不仕秦”,表达了诗人对权势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态的淡漠。通过对比和典故的运用,诗人强调了隐逸生活的美好和世外桃源的存在,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柴门:象征简陋的住所和隐逸生活。
  • 山中:象征隐逸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 诸吕:象征权势和腐败。
  • 商翁:象征隐逸和清高。
  • 柴桑:象征世外桃源和隐逸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诸吕几亡汉”是指哪个历史事件? A. 吕后掌权,吕氏家族势力庞大,几乎颠覆了汉朝。 B. 吕氏家族在汉朝末年发动政变。 C. 吕氏家族在汉朝初年建立政权。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商翁不仕秦”是指哪四位隐士? A. 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 B. 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 C.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柴桑深僻处,亦有晋遗民”中的“柴桑”是指现在的哪个地方? A. 江西省九江市。 B. 江苏省南京市。 C. 湖北省武汉市。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汪元量的《杭州杂诗和林石田》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汪元量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世态的淡漠和对权势的厌恶。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汪元量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多首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隐逸诗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