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对青山强整乌纱》
时间: 2025-01-19 15:56: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折桂令·对青山强整乌纱
作者: 张可久 〔元代〕
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白话文翻译:
在青山之下整理着乌纱帽,归来的大雁横穿秋空,游子心中充满对家的思念。翠绿的袖子轻轻招手,金杯和酒一一错落,玉手拨动着琵琶。人渐渐老去,西风吹来白发,明天的黄花也让蝴蝶感到忧愁。回首天际,斜阳映照,几只寒鸦点缀着这一片天空。
注释:
- 乌纱:指官帽,象征身份和地位。
- 倦客:疲惫的旅人,表达思乡之情。
- 翠袖:形容衣袖的颜色,暗示温柔的女性形象。
- 琵琶:一种传统乐器,常用于抒情。
- 西风:象征时光的流逝和衰老。
- 黄花:可能指重阳节的菊花,象征着思乡和人生的无常。
- 斜阳:夕阳,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寒鸦:指秋冬季节的乌鸦,常用来渲染孤寂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可久,元代杂剧作家和诗人,生活在元代的文化繁荣时期。他的作品常表现出浓厚的人情味和对生活的感悟,擅长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反映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折桂令·对青山强整乌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开篇对青山的描绘,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乌纱帽象征着官场的荣耀与责任,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随着诗句的发展,归雁、秋风、倦客等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思乡情绪。
接下来的描写中,翠袖、金杯、琵琶等细节描绘了人际交往中的温情与欢愉,但随之而来的“人老去西风白发”则带出了时间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诗人通过此对比,展现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最后,回首天涯的意象,伴随着斜阳和寒鸦,进一步强调了孤独与思乡之情的升华。整体来看,诗歌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展现出诗人对人生、自然与故乡的思考,情感真挚且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对青山强整乌纱:在青山的背景下,整理自己的官帽,表明身份与责任感。
-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秋天的归雁飞翔,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描绘了宴会场景中的温情与欢愉,体现了人际关系的亲密。
- 人老去西风白发: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蝶愁来明日黄花:蝴蝶面临忧愁,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回首过去,夕阳与寒鸦的意象渲染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西风白发”比喻岁月的无情。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如“蝶愁”使得蝴蝶具有人类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情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自然与宁静,代表故乡的依恋。
- 乌纱:官场的象征,承载着责任与压力。
- 归雁:思乡的象征,代表游子对故乡的渴望。
- 西风: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黄花:生命的短暂与节令的变迁。
- 寒鸦:孤独与寂寞的象征,强调了人生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乌纱”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官帽
C. 衣袖 -
“倦客”在诗中指的是谁?
A. 游子
B. 老人
C. 诗人自己 -
诗中提到的“西风”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 张可久与柳永: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相似,张可久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思乡情,而柳永则通过悲凉的氛围传达对离别的无奈。
- 主题相近:两者均涉及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但风格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各类古诗文集和解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