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始平公酬大资政吴侍郎 其二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䆉稏千塍碧,芙蕖万顷香。
跨波横略彴,逼地亚筼筜。
大野禾麻溢,高斋几席凉。
夔龙屡赓唱,东壁正垂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稻田一片碧绿,荷花荡漾着芬芳;在波浪上行舟,仿佛可以触及那筼筜的影子。辽阔的田野上,稻谷和麻种茂盛,凉爽的高堂上摆放着几席清凉的席子。夔龙常常在此吟唱,东方的墙壁上正洒下阳光。
注释
- 䆉:稻的意思。
- 塍:田埂,指田地的分隔线。
- 芙蕖:指荷花。
- 横略彴:横跨水面的小舟。
- 逼地:接近地。
- 亚筼筜:筼筜指竹子,亚指接近。
- 禾麻:禾类和麻类植物,指农作物。
- 高斋:高处的书斋或凉亭。
- 夔龙:夔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常被用来比喻音乐。
- 赓唱:接续唱歌。
- 东壁:指房屋的东墙。
典故解析
- 夔龙:古代传说中,夔是一种能歌善舞的神兽,常用来象征音乐的美妙和自然的和谐。
- 筼筜:古代的竹子,象征着清雅,诗中提到的筼筜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司马光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见长,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司马光奉和吴侍郎的作品,吴侍郎是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会晤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折射出当时文人雅士之间的交往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景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田园的美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开篇以“䆉稏千塍碧,芙蕖万顷香”引入,生动描绘了稻田和荷花的景象,色彩鲜明,气味芬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嗅觉感受。接下来的“跨波横略彴”则将视角转向水面,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人仿佛在舟中遨游,领略大自然的风光。
“大野禾麻溢,高斋几席凉”则通过对田野丰收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富饶与安宁的氛围,突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和对友人聚会的期待。最后两句“夔龙屡赓唱,东壁正垂光”则将音乐和光影引入,创造出一种和谐而美好的氛围,表明在这样一个美丽的环境中,诗人不仅享受自然之美,还感受到友谊的温暖。
整体而言,诗中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䆉稏千塍碧:描绘了碧绿的稻田,生机盎然。
- 芙蕖万顷香:形容荷花的芬芳,营造出清新的气息。
- 跨波横略彴:描述在水面上横跨的小舟,展现悠闲的生活。
- 逼地亚筼筜:隐喻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接近竹子的清雅。
- 大野禾麻溢:突显丰收的田野,富饶的景象。
- 高斋几席凉:表达诗人对清凉环境的向往,体现生活的雅致。
- 夔龙屡赓唱:象征音乐的美好,增添了诗意。
- 东壁正垂光:描绘阳光洒落的场景,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千塍碧”和“万顷香”,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比喻:通过夔龙的描写,隐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意象:丰富的自然意象使得诗歌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生活之外,对简单生活的渴望和对友谊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稻田:象征丰收与希望。
- 荷花:象征纯洁和美好。
- 小舟:象征自由与宁静。
- 阳光:象征温暖与生命力。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䆉稏千塍碧”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荷花盛开
- B. 碧绿的稻田
- C. 夕阳西下
- D. 暴风骤雨
-
夔龙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 A. 和谐的音乐
- B. 强大的力量
- C. 振奋的精神
- D. 自然的毁灭
-
诗中的“东壁正垂光”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 A. 夜空星辰
- B. 阳光洒落
- C. 风雨交加
- D. 远山如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好,展现出诗人的闲适与宁静。
- 孟浩然《过故人庄》: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朋友间的情谊。
诗词对比:
- 司马光与王维:两位诗人都以描绘自然著称,但王维多用山水意象,司马光则更注重田园气息。
- 孟浩然与司马光:孟浩然的诗歌更倾向于感叹时光流逝,而司马光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资治通鉴》:司马光的代表作,深入了解其历史观点。
- 《宋诗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体会宋代诗歌风格。
-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对古诗文的赏析与解读,帮助进一步理解古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