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田园杂兴二首 其二
作者: 魏新之 〔宋代〕
野景入时务,东风斸满锄。
笛声牛出后,酒味燕来初。
谷种天心在,桑枝帝泽馀。
红尘几飞鞚,肯信有农书。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春天的田园里,田野的景色和时节息息相关,春风吹拂,农人们正忙着耕作。悠扬的笛声传来,伴随着牛儿出门的声音,酒香也随着燕子的归来而渐渐弥漫开来。谷种生长在天意之中,桑树的枝条依然存留着帝王的恩泽。红尘中的纷扰与喧嚣,竟然让人怀疑是否真的存在那本农书。
注释
- 野景:田园的自然景色。
- 东风: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斸:这里是“斩”的意思,指的是用锄头耕作。
- 笛声:指农人吹奏的笛子,增添了田园的氛围。
- 牛出后:牛出门后,暗示着农忙的开始。
- 酒味:指春天时节的酒香,象征着丰收的喜悦。
- 谷种:指稻谷等农作物的种子。
- 天心:指天意或自然规律。
- 桑枝:桑树的枝条,常与养蚕相关。
- 帝泽:皇帝的恩泽,象征着富饶。
- 红尘:人世间的喧嚣与繁杂。
- 农书:关于农业的书籍,象征着农耕知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新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田园生活的生动与真实,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日,正值农忙时节,诗人通过描绘乡村的自然景色和农耕生活,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春日田园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农田的生机与活力。开头两句“野景入时务,东风斸满锄”直接切入春天的主题,表现出农人们在春风的吹拂下,忙于耕作的情景。这个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也反映出农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接下来的两句“笛声牛出后,酒味燕来初”则通过音乐与美食的描绘,增添了田园生活的丰富性。牛儿出门,笛声悠扬,酒香四溢,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图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最后四句“谷种天心在,桑枝帝泽馀”通过对作物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刻思考,表现了自然规律与人类劳动之间的和谐。同时,诗人提到“红尘几飞鞚,肯信有农书”,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思考与对农耕知识的怀疑,似乎在呼唤人们重视传统农业智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春日田园,彰显了农民生活的真实与美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农业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景入时务:田野的景色与时令紧密相关,表现出春天的气息。
- 东风斸满锄:春风吹拂,农人忙于耕作,象征着农忙开始。
- 笛声牛出后:悠扬的笛声伴随着牛儿的出门,营造田园的氛围。
- 酒味燕来初:春天的酒香与燕子的归来,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 谷种天心在:谷种的生长依赖于天意,体现自然规律。
- 桑枝帝泽馀:桑树的生长与皇帝的恩泽相关,象征着富饶。
- 红尘几飞鞚:红尘的纷扰让人怀疑农业的真实存在。
- 肯信有农书:对农业知识的怀疑,呼唤对传统智慧的重视。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笛声牛出后,酒味燕来初”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农人生活紧密结合,表现出田园的生机。
- 拟人:通过“东风斸满锄”等表达春风与农作的关系,使自然具有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体现了人与自然、农作与生活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世俗喧嚣的思考,呼唤人们重视农业知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日: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田园:表现出宁静与朴素的生活。
- 笛声:传达田园的悠扬与恬静。
- 酒味:丰收的喜悦与生活的美好。
- 谷种:农业的基础与自然的恩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 A. 冬天的冷风
- B. 春天的暖风
- C. 秋天的风
-
“笛声牛出后”中的“牛”指什么?
- A. 家畜
- B. 指代农人
- C. 代表春天
-
诗中提到的“红尘”主要指什么?
- A. 自然界
- B. 田园生活
- C. 世俗纷扰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恬淡与自然美。
- 王维《山居秋暝》:表现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和谐。
诗词对比
- 魏新之与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相似的主题,但魏新之的诗更强调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魏新之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的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