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秀才入军》
时间: 2025-01-06 05:11: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秀才入军 李山甫 〔唐代〕 弱柳贞松一地栽,不因霜霰自难媒。 书生只是平时物,男子争无乱世才。 铁马已随红旆去,同人犹著白衣来。 到头功业须如此,莫为初心首重回。
白话文翻译:
柔弱的柳树和坚贞的松树一起种植,不因霜雪而难以自立。 书生只是平时的存在,男子在乱世中才能展现才华。 铁马已经随着红旗离去,同伴们仍然穿着白衣前来。 最终的功业必须如此,不要因为初心的改变而回头。
注释:
- 弱柳:比喻柔弱的人。
- 贞松: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 霜霰:霜和雪,比喻困难和挑战。
- 书生:指读书人,通常指文弱的人。
- 铁马:指战马,比喻战士。
- 红旆:红色的旗帜,指军队。
- 白衣:指平民的服装,比喻未参军的人。
诗词背景: 李山甫是唐代诗人,其生平不详。这首诗是送别李秀才入军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李秀才的期望和鼓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乱世的看法和对英雄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弱柳和贞松的对比,强调了在困难面前坚持的重要性。诗人认为,真正的男子汉应该在乱世中展现才华,而不是仅仅作为平时的书生。诗中的“铁马已随红旆去”描绘了战士的英勇,而“同人犹著白衣来”则表达了同伴们的支持。最后两句诗鼓励李秀才要坚持初心,不要因为困难而改变。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充满了对英雄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词解析:
- 第一句通过弱柳和贞松的对比,表达了在困难面前坚持的重要性。
- 第二句强调了在乱世中展现才华的必要性。
- 第三句描绘了战士的英勇。
- 第四句表达了同伴们的支持。
- 最后两句鼓励李秀才要坚持初心,不要因为困难而改变。
修辞手法:
- 对比:弱柳和贞松的对比,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
- 比喻:铁马比喻战士,红旆比喻军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鼓励人们在困难面前坚持初心,展现才华,不要因为困难而改变。
意象分析:
- 弱柳:柔弱的人,比喻在困难面前容易屈服的人。
- 贞松:坚贞不屈的人,比喻在困难面前坚持的人。
- 铁马:战士,比喻英勇的人。
- 红旆:军队,比喻战斗的场景。
- 白衣:平民,比喻未参军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弱柳”和“贞松”分别比喻什么? A. 柔弱的人和坚贞不屈的人 B. 柔弱的树和坚贞的树 C. 柔弱的人和坚贞的树 D. 柔弱的树和坚贞不屈的人 答案:A
-
诗中的“铁马”和“红旆”分别比喻什么? A. 战士和军队 B. 战马和旗帜 C. 战士和旗帜 D. 战马和军队 答案:A
-
诗的最后两句鼓励李秀才做什么? A. 坚持初心 B. 改变初心 C. 放弃初心 D. 忘记初心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 王昌龄的《出塞》:描绘了战士的英勇和边塞的艰苦。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李山甫的《送李秀才入军》: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乱世的看法,但杜甫更多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而李山甫则强调了在乱世中展现才华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山甫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