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贾生
作者:李商隐 〔唐代〕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惋惜和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批评。诗中提到,宣室(指汉宣帝的宫殿)里寻找有才干的人,却只找到那些失去权位的臣子。贾谊的才华和品德无人能比。然而,在半夜的空席上,听到的却是对神鬼的质问,而不是对百姓的关心。
注释
- 宣室:汉朝的一个宫殿,常用来指代汉朝的皇宫。
- 贾生:指贾谊,汉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以才华出众而闻名。
- 逐臣:逐渐失去权势的臣子。
- 苍生:指普通百姓,象征民众的苦难。
- 鬼神:指神灵或鬼魂,这里暗指迷信或对不可知事物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与律诗。他的诗作常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风格多变,尤其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时事的批判。
创作背景
《贾生》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政治腐败、民生困苦的时期。李商隐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贾谊的敬仰,以及对当时统治者忽视民生、追求虚幻的批判,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
诗歌鉴赏
《贾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李商隐通过对贾谊的追忆,揭示了当时政治的黑暗与无能。开头两句提到“宣室求贤”,即使在权力中心,仍然难以找到真正有才华的人,反而是一些被逐的臣子。在这句中,李商隐用“逐臣”来暗示那些被贬的政治人物,表达了对他们才华被埋没的惋惜。
第三句“可怜夜半虚前席”,描绘了一个寂寞的场景,前面的席子空无一人,暗示了贾谊的才华无人问津,令人感到可怜。最后一句“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是对当时统治者无视民众疾苦、沉迷于神秘与迷信的讽刺,表达了李商隐对政治现状的不满。
整首诗在情感上深沉而又带有批判,语言简练而有力,展示了李商隐高超的诗歌技巧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宣室求贤访逐臣:在汉宣帝的宫殿中寻找贤才,却只遇见那些被贬的臣子,反映了政治的无能与腐败。
- 贾生才调更无伦:贾谊的才智与修养无人能比,显示了对贾谊的高度评价。
- 可怜夜半虚前席:夜晚的席位空无一人,表现了贾谊的孤独和才华的被忽视。
- 不问苍生问鬼神:统治者对百姓的疾苦漠不关心,却追逐迷信与鬼神,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病态。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人才涌现的无奈。
- 隐喻:用“鬼神”象征无用的追求,暗指当权者的愚昧。
- 夸张:表现贾谊才华的独特,强调其无人可比的地位。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贾谊的赞美与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被忽视的惋惜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宣室:象征权力中心,反映政治的虚伪。
- 贾生:代表真正有才华的政治家,理想化的人物。
- 苍生:象征普通百姓的命运,反映社会的底层。
- 鬼神:代表迷信与虚幻,反映统治者的无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贾生才调更无伦”中的“贾生”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贾谊
B. 贾宝玉
C. 贾府 -
诗中提到的“苍生”指代什么? A. 神灵
B. 普通百姓
C. 贵族 -
诗的主题主要在于对什么的批判? A. 文学艺术
B. 政治腐败与人才被埋没
C. 历史人物
答案
- A. 贾谊
- B. 普通百姓
- B. 政治腐败与人才被埋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商隐的《贾生》相较,杜甫在《登高》中同样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但他的笔触更为沉重,强调的是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李商隐则侧重于个体才华的被忽视与政治的腐败,表现出更为微妙的感情和对社会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集》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