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
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
怅望江头江水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曲江游玩时的情感。诗人通过荷叶的生长与枯萎,表达了春日的惆怅与秋日的悲凉。尽管身处此地,自己的情感却依然深厚,因而在江边凝望,听着江水的声音,内心感到无比惆怅。
注释:
字词注释:
- 荷叶:指的是荷花的叶子,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凋零。
- 生时:生长的时候。
- 恨:在这里指的是惆怅与忧伤的情感。
- 深知:深刻地知道。
- 情长在:情感依然存在。
- 怅望:怅惘地凝视。
典故解析:
- 曲江: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是唐代著名的游览胜地。
- 江水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爱情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晚秋,诗人独自游玩曲江,可能因个人情感遭遇而感到孤独,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惆怅。
诗歌鉴赏:
《暮秋独游曲江》是李商隐在秋天独游时创作的一首诗,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思考。全诗通过荷叶的生长与枯萎,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秋天的凋零,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春天的荷叶象征着希望与恋慕,而秋季的凋零则带来失落与惆怅。诗人深知即使身处美丽的自然之中,内心的情感依然长存,无法释怀。最后一句“怅望江头江水声”,更是点明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叹。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李商隐作为一位诗人对情感的敏锐捕捉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荷叶生时春恨生:在春天,荷叶生长时,伴随着生机而来的是春天特有的忧伤。
- 荷叶枯时秋恨成:到了秋天,荷叶凋零,转而是秋天的悲伤。
- 深知身在情长在:深知自己虽然身处风景之中,但情感依然绵长。
- 怅望江头江水声:在江边凝视着江水,心中充满了惆怅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荷叶的生与枯比喻了人生的春与秋,象征着希望与失落的交替。
- 拟人:将荷叶的生长与凋零赋予人类的情感,使自然景物具有情感色彩。
- 对仗:诗中“春恨”和“秋恨”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纠结展开,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过往情感的眷恋。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叶:象征着生命的生长与消亡,代表着春天的希望和秋天的无奈。
- 江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带来对过去的追忆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荷叶生时”意指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凋零
C. 夏天的繁茂 -
诗人对“江水声”的感受是?
A. 喜悦
B. 悲伤
C. 无所谓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李商隐与杜甫的作品均表现了对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但李商隐的诗歌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苦难与历史变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全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