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八岁偷照镜》

时间: 2025-01-04 07:34:54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白话文翻译:

八岁时偷偷照镜子,已能画出修长的眉毛。
十岁时去春游,用芙蓉花做裙子的下摆。
十二岁学弹筝,银色的衣甲还没有脱下。
十四岁时隐瞒亲人,心中却知道自己尚未出嫁。
十五岁在春风中泣泪,秋千的另一面荡着我。


注释:

字词注释:

  1. 偷照镜:偷偷地照镜子,表示对自己容貌的好奇。
  2. 长眉:形容眉毛修长美丽。
  3. 踏青:春天外出游玩。
  4. 芙蓉:指荷花,这里用其花做裙子的下摆,寓意美丽。
  5. 银甲:指银色的衣服,常是年轻女子的装扮。
  6. 藏六亲:隐瞒亲人,心事重重。
  7. 泣春风:在春风中流泪,表现内心的怅惘。
  8. 秋千:一种秋千玩具,通常用于游戏和休闲。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芙蓉”象征着美丽和青春,而“藏六亲”则暗示青春期的少女在成长中的复杂情感,尤其是对爱情和婚姻的渴望与迷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以其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而著称。其诗风常被誉为“深婉”,情感复杂而含蓄,常借助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李商隐的青年时期,正值他在仕途与情感方面的探索与思索。诗中描绘了少女在成长过程中对美丽、爱情、家庭的复杂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子的审美标准和道德观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五个阶段的成长经历,细腻地勾勒出一个少女从童年到青春的心路历程。开篇以“八岁偷照镜”引入,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少女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对自身容貌的关注也暗示着她对未来的期待与渴望。接着,诗人描绘了她的春游与“芙蓉作裙衩”,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青春的活泼与美丽。

“十二学弹筝”则暗示了内心的艺术追求,而“银甲不曾卸”则表现出她对成长的无奈与复杂情感。随着诗句的推进,少女的内心世界逐渐被揭示,尤其是“藏六亲”这句,展现了她对家庭与婚姻的沉重思考,反映了当时女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心态。

最后一句“泣春风”,在春意盎然的季节中流下的泪水,寓意着对青春的感慨与无奈,展现了李商隐对女性情感的深刻理解与细腻描写。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八岁偷照镜:少女对自我的初步认知和好奇。
  2. 长眉已能画:暗示她的美丽初现,象征着青春的开始。
  3. 十岁去踏青:春游活动,表现出少女的活泼与朝气。
  4. 芙蓉作裙衩:将自然之美与个人形象结合,展现天真烂漫。
  5. 十二学弹筝:学习音乐,表现出她对艺术的追求。
  6. 银甲不曾卸:隐喻她的成长与责任,尚未脱去稚气。
  7. 十四藏六亲:感情上的隐秘与孤独,反映出对婚姻的思考。
  8. 悬知犹未嫁:虽有心事,但仍未步入婚姻,心中期盼与迷茫交织。
  9. 十五泣春风:在春风中流泪,暗示对青春的感伤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芙蓉作裙衩”,将自然美与个人形象结合。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情绪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少女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表达了对美丽、爱情、家庭等多重情感的复杂思考,展现了青春的美好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镜子:自我认知与审视的象征。
  2. 芙蓉:青春与美丽的象征。
  3. 弹筝:艺术与情感的寄托。
  4. 春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是哀愁的象征。
  5. 秋千:童年的快乐与成长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少女在几岁时开始照镜子?
    A. 六岁
    B. 八岁
    C. 十岁
    D. 十二岁

  2. “芙蓉作裙衩”中的“芙蓉”指的是什么花?
    A. 玫瑰
    B. 荷花
    C. 菊花
    D. 兰花

  3. 诗中提到少女在“十五”岁时做了什么?
    A. 学习弹琴
    B. 流泪
    C. 结婚
    D. 出游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春天的情感与思考。
  • 李白《静夜思》:对青春与人生的思考,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 李商隐《无题》系列:与本诗在情感细腻与意象丰富上有相近之处。
  • 白居易《长恨歌》:同样涉及女性情感,但更多聚焦于爱情与历史。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诗集》
  2. 《唐诗三百首》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4. 《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