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洞元观
作者:方岳 〔宋代〕
原文展示:
窗林绿气冷香彝,山带斜晖半入溪。
幽鸟似嫌人至数,瞥然飞过隔林啼。
白话文翻译:
窗外的树林散发着清冷的气息,芳香扑鼻;夕阳斜照,半洒入溪水中。
幽静的鸟儿似乎厌烦人类的到来,轻轻飞过,隔着树林鸣叫。
注释:
- 冷香彝:冷香指清冷的香气,彝是古代的一种香料或香气,形容空气清新。
- 斜晖:斜照的阳光,通常指夕阳的余晖。
- 幽鸟:指生活在幽静环境中的鸟儿。
- 瞥然:快速而轻微地一瞥。
- 啼:鸟鸣。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看到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宋代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山水田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概创作于方岳隐居于山水之间的时候,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士人们普遍追求隐逸,享受自然的宁静。
诗歌鉴赏:
《洞元观》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开篇的“窗林绿气冷香彝”以“窗林”引入,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瞬间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接着“山带斜晖半入溪”更是将夕阳的余晖与山水的景色结合,诗人以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美丽画面。
而后两句“幽鸟似嫌人至数,瞥然飞过隔林啼”则通过鸟儿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宁静的向往。鸟儿似乎对人类的到来感到厌烦,选择飞离,反映出一种对人类打扰自然的反思。在这短短的四句诗中,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窗林绿气冷香彝:窗外的林间,绿色的气息清冷而芬芳。
- 山带斜晖半入溪:夕阳的光辉斜斜地洒在山间,部分照入溪水中。
- 幽鸟似嫌人至数:在幽静的环境中,鸟儿似乎厌烦人类的到来。
- 瞥然飞过隔林啼:鸟儿轻轻一瞥,即飞过树林,发出啼鸣。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冷香”比喻自然的清新气息。
- 拟人:将鸟儿的情感拟人化,表达其对人类的厌烦。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窗林:象征自然与人文的交汇点。
- 冷香:代表自然纯粹的气息。
- 斜晖: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幽鸟:象征自由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冷香彝”中的“彝”指什么? A. 香气
B. 一种香料
C. 树木
D. 水流 -
诗人通过鸟儿的动作想表达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厌烦
C. 宁静
D. 伤感 -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A. 城市的喧嚣
B. 人与自然的和谐
C. 战争的残酷
D. 生活的烦恼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竹里馆》 王维
诗词对比:
方岳 vs 王维
方岳的《洞元观》侧重于自然的清新和宁静,而王维的《竹里馆》则更多地表现了隐居生活的清雅与超然。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在情感的细腻表达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