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元功问讲学之意》
时间: 2025-01-06 13:15: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声而玉振,从本用圣学。
石师所未讲,赤子有先觉。
丝直则为弦,可射可以乐。
竹笋不成芦,白珪元抱璞。
匏瓜不能匏,其裔犹为瓟。
土俗颇暖姝,西笑长安乐。
革无五声材,终然应宫角。
木人得郢工,鼻端乃可斲。
白话文翻译:
金属的声音与玉的震动,都是源于本质的圣学。
石头老师未曾讲解的道理,赤子心灵中却早已有所觉悟。
丝绳如果笔直,就可以做弦,既可用来射箭也可用于乐器。
竹笋虽然不能长成芦苇,然而白色的玉石仍然包裹着璞玉。
葫芦虽然不能自然生长,但它的后代依旧能成为良品。
乡土的风俗虽显温和,西方人却笑长安的安乐。
牛革虽无五声的材料,最终仍然能回应宫商角徵。
木匠若得郢工之技,鼻端的木头也能雕刻成器。
注释:
- 金声而玉振:金属声响和玉石震动,象征高雅的音乐与品德。
- 赤子:指纯真无邪的心灵,象征着未受污染的智慧。
- 丝直则为弦:直的丝线可以当做弦,暗喻事情要有正确的基础才能成功。
- 竹笋不成芦:竹笋不能长成成熟的芦苇,比喻事物的局限性。
- 土俗颇暖姝:指地方风俗温和,形容人情温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江西人,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他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倡导诗歌应表达个人情感与真实情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士人追求学问与理想之时,黄庭坚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学术的思考与对人性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学习与智慧的关系。诗中通过金声、玉振等意象,传达出一种追求高尚品德与道德学问的理想。每一联都在揭示一种深刻的哲理,强调内在的真实与外在的表象之间的关系。例如,“丝直则为弦”不仅在探讨乐器的构成,更在隐喻人生的选择与方向;而“竹笋不成芦”则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局限性及自然的法则。整首诗在形式上简练而富有节奏感,意象丰富,融汇了自然与人文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声而玉振:强调品德与学问的高贵。
- 石师所未讲:暗示知识的传承与个体的领悟能力。
- 丝直则为弦:象征事物应有的正直与功能。
- 竹笋不成芦:比喻事物的局限与不完美。
- 匏瓜不能匏:反映生长与结果的关系。
- 土俗颇暖姝:强调人际关系的温暖与友善。
- 革无五声材:象征材料的局限性与音乐的多样性。
- 木人得郢工:比喻技艺的提升与创造的可能。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增加诗歌的韵律感和表现力,使每个意象都富有深意。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学习与内在智慧的关系,强调个人的领悟与成长。
意象分析:
- 金声:象征高雅的文化及品德。
- 玉振:代表着理想与真实的力量。
- 竹笋:象征着成长与潜力。
- 白珪:比喻内在的纯洁与未被开发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赤子”指的是哪种人? A. 老人
B. 小孩
C. 纯真无邪的人
D. 学者 -
“丝直则为弦”主要表达了什么哲理? A. 事物的复杂性
B. 正直的重要性
C. 声音的美妙
D. 生活的乐趣 -
诗中“土俗颇暖姝”是指什么? A. 严酷的环境
B. 人情的温暖
C. 自然的美丽
D. 学问的深厚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安石《梅花》
诗词对比:
- 黄庭坚的诗歌强调内在的真实与人性的深度,而苏轼的作品则更注重自然与人生的哲理。在风格上,黄庭坚的作品通常较为简练而富有哲理,而苏轼则更加豪放与感性。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黄庭坚集》
- 《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