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
时间: 2025-01-01 10:31: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夜读书
作者:陆游
挑灯夜读书,油涸意未已。
亦知夜既分,未忍舍之起。
人生各有好,吾癖正如此。
所求衣食足,安稳住乡里。
茆屋三四间,充栋贮经史。
四傍设几案,坐倦时徙倚。
无声九韶奏,有味八珍美。
寝饭签帙间,自适以须死。
岂惟毕吾身,尚可传儿子。
此心何时遂?感叹岁月驶。
白话文翻译
在冬夜点亮油灯读书,油灯快要熄灭,但我仍然不愿意停下。知道夜已深,却舍不得放下书本。人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的癖好就是读书。所追求的不过是衣食无忧,安稳地住在乡里。我的茅草屋有三四间,满屋子都是经史典籍,四周摆放着几张桌子,坐累了就倚靠在一旁。没有声响的九韶乐曲在耳边回响,八珍佳肴的味道在舌尖流淌。吃饭和读书交替进行,我自得其乐,直至老去。我不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人生,还希望能够将这份热爱传给我的儿子。我的心愿何时才能实现?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流逝。
注释
- 挑灯:点亮油灯,表示在昏暗的夜里读书。
- 油涸:油快要用尽,暗示时间的流逝。
- 九韶:古代乐曲名,象征高雅的音乐。
- 八珍:指美味的食物,象征生活的美好。
- 茆屋:用茅草盖的房子,象征朴素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细腻柔和,常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表现了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陆游身处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个人生活虽然简单,但他却在书籍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诗歌鉴赏
《冬夜读书》是陆游对自己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诗中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夜,他在灯下专心致志地读书,尽管油灯快要熄灭,仍然不愿意放下书本,这种执着表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与热爱。诗的开头便通过“挑灯夜读书”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令读者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书香的浓郁。
接着,陆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想与追求。他希望能够在乡村安稳地生活,衣食无忧,并且拥有一个充满书籍的空间,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知识的尊重与追求。诗中提到的“九韶奏”和“八珍美”,则是他对高雅文化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使得全诗更具人文情怀。
最后,陆游以“岂惟毕吾身,尚可传儿子”表达了对后代的期望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显示出他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整首诗浑然一体,情感真挚,既有个人的孤独感,又有对知识和文化的热爱,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温情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挑灯夜读书:在夜晚点亮灯光阅读,展现出诗人的勤奋与执着。
- 油涸意未已:即使灯油快要用尽,仍不愿停止阅读,反映出对读书的热爱。
- 亦知夜既分,未忍舍之起:虽然知道已经很晚,但舍不得放下书本,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
- 人生各有好,吾癖正如此: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追求,而我的癖好就是读书。
- 所求衣食足,安稳住乡里:我追求的只是安稳的生活,不求奢华。
- 茆屋三四间,充栋贮经史:简单的茅草屋里堆满了书籍,显示出对知识的渴求。
- 四傍设几案,坐倦时徙倚:四周摆放桌子,坐累了可以依靠,表现出舒适的读书环境。
- 无声九韶奏,有味八珍美:高雅的音乐与美食并存,体现出生活的愉悦。
- 寝饭签帙间,自适以须死:饮食与阅读并存,生活自在,直至老去。
- 岂惟毕吾身,尚可传儿子:不只是为了自己,还是希望将这份热爱传给后代。
- 此心何时遂?感叹岁月驶:心愿何时能实现,感叹岁月匆匆流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有声九韶奏,有味八珍美”,形成音韵和谐的对称。
- 比喻:将读书比作生命的必需,强调书籍的重要性。
- 排比:通过反复的句式加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知识的追求与个人生活的理想展开,表现了诗人对读书的坚守和对生活的满足,同时也寄托了对文化传承的期望,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个文化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火:象征知识的追求与精神的光明。
- 书籍:象征智慧与文化的积累。
- 茆屋:代表朴素的生活与稳固的乡土情结。
- 音乐与美食:象征生活的乐趣与丰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陆游在《冬夜读书》中提到的乐曲是哪一首? A. 九韶
B. 高山流水
C. 阳春白雪
D. 梅花三弄 -
诗中提到的生活理想是什么? A. 追求财富
B. 安稳住乡里
C. 远游四方
D. 仕途顺利 -
诗人希望将什么传给儿子? A. 财富
B. 生活经验
C. 读书的热爱
D. 社交技巧
答案
- A. 九韶
- B. 安稳住乡里
- C. 读书的热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诗,表现了对家庭和故乡的思念,主题与陆游的追求相似。
- 《读书》:王士祯的诗,表达对书籍的热爱与追求,风格相近。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杜甫:都关注个人生活与社会现实,但陆游更偏向于内心的宁静,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苦难。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