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痛哭辞京阙,微行访海门。
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
白发应多长,苍头少有存。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离京时的痛哭之情,暗示他对国家的忧虑与思念。他漫步到海边,心中感慨良多。久未听到鸡鸣,反而新添虱子,暗示生活艰难。白发本应逐渐增多,而老者却少见,令人感叹时光无情。只要我还活着,就要尽力报答国家。
注释
- 痛哭辞京阙:痛哭着告别京城的宫阙,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不舍。
- 微行访海门:轻轻地走到海门,海门指的是海边的地方,可能象征着远行或逃避。
- 久无鸡可听:长时间没有听到鸡鸣,暗指生活困苦,缺乏生气。
- 新有虱堪扪:新添虱子可供搔挠,暗示生活的艰难和困扰。
- 白发应多长:白发应该逐渐增多,象征着年纪的增长和经历的沧桑。
- 苍头少有存:苍头即老年人,少有存活,感叹老年人的稀少。
- 但令身未死:只要我还活着,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坚持。
- 随力报乾坤:愿意尽自己所能回报国家,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宋瑞,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以抗元的英雄事迹而闻名,最终在战斗中被俘后遭遇不屈的命运。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坚定,情感真挚,常反映出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文天祥遭受战乱,国家危亡之际。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坚持,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忠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歌鉴赏
《即事》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文天祥通过痛哭与离别的意象,展现了他对故国的眷恋,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诗的开头,作者以“痛哭辞京阙”直入主题,情感真挚,令人动容。接着,他通过“微行访海门”描绘出一种孤独而沉重的行走,暗示着他内心的迷茫与疲惫。诗中“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的对比,展现了生活的困顿,令读者感受到作者对于生活艰辛的无奈。
随着诗情的深化,文天祥的思绪转向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白发应多长,苍头少有存”,此句不仅反映了个人的衰老,更是对国家未来的担忧。然而,最后一句“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则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展现出无论身处何种困境,依然要为国家尽力而为的坚定决心。整体而言,《即事》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与人生态度,传达出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激励后人珍惜生命,勇于担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痛哭辞京阙:感情真挚,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 微行访海门:暗示作者的孤独与行走中的思索。
- 久无鸡可听:象征着生活的困顿与缺乏生气。
- 新有虱堪扪:反映出生活中的烦恼与艰辛。
- 白发应多长:感叹生命的流逝与个人的衰老。
- 苍头少有存:感叹老年人的稀少,象征着时代的变迁。
- 但令身未死: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
- 随力报乾坤:展现出无论如何都要报效国家的决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意境。
- 隐喻:白发与苍头的意象隐喻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排比:通过句式的重复,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对国家的责任感与对生命的珍惜,强调无论处于何种困境,都要心系国家,勇往直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京阙:象征着故国与家园。
- 海门:象征着归宿与远行。
- 鸡鸣:象征着生气与美好的生活。
- 虱子: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困扰。
- 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文天祥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失望
- B. 忧虑与责任感
- C. 喜悦
-
“痛哭辞京阙”中“京阙”指代什么?
- A. 城市
- B. 皇宫
- C. 村庄
-
下列哪一句体现了文天祥的坚韧精神?
- A. “久无鸡可听”
- B. “随力报乾坤”
- C. “苍头少有存”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情感。
- 杜甫《春望》:涉及国家动荡与个人苦闷的主题。
诗词对比
文天祥的《即事》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均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文天祥更强调对国家的责任感,而陆游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失落。两首诗都体现了南宋士人的家国情怀,但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展示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文天祥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文天祥传》:详细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 《古诗文赏析》:对古诗词的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