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至皆零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随风。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临,万物皆已凋零,唯有那水中的莲花傲然绽放着红色的花朵。它扎根于水中,安然自处,不愿随风漂泊而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秋至”:秋天来临。
- “零落”:凋零、凋谢。
- “凌波”:在水面上,指莲花生长的环境。
- “独吐红”:独自开放红色的花朵。
- “托根”:扎根于水中。
- “方得所”:恰好安身立命。
- “未肯”:不愿意。
- “即随风”:立刻随风漂流。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凌波”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水中莲花的赞美,莲花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恭,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简练而含蓄。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秋季,正值季节更迭之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感悟,特别是对莲花这一意象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秋池一枝莲》通过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莲花在凋零的季节中依然顽强绽放的精神。诗的开头“秋至皆零落”便营造出一种凋零的氛围,映衬出秋天的萧瑟。接下来的“凌波独吐红”,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莲花的独特与坚韧,尽管周围的环境已是凋零,唯有它傲然开放,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生命力。
诗的后两句“托根方得所,未肯即随风”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莲花的根扎在水中,象征着它的坚定与执着。“未肯即随风”表达了莲花对环境的抵抗,表现出一种生存的智慧与选择。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至皆零落”:描绘出秋天的景象,万物凋零,给人以一种苍凉的感觉。
- “凌波独吐红”:突出莲花的独特,尽管周围景物都已凋零,它仍然开出鲜艳的花朵。
- “托根方得所”:莲花扎根于水中,展现其生存的基础与安定。
- “未肯即随风”:表达莲花不愿随波逐流的决心,象征着一种坚韧的性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莲花与秋天的凋零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
- 拟人:赋予莲花以情感,表现出它的坚韧和不屈。
- 对仗:诗句间韵律和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逆境中坚持自我的精神,象征着高洁和坚韧的品质,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天:象征着变化与时光流逝。
- 莲花:象征着纯洁、高洁和坚韧。
- 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滋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至”指的是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凌波独吐红”中的“独吐红”指的是什么?
- A) 凋零
- B) 开花
- C) 变色
- D) 凋谢
-
诗中莲花扎根于哪里?
- A) 土地
- B) 水中
- C) 石缝
- D) 田野
答案:
- C) 秋天
- B) 开花
- B) 水中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郭恭的《秋池一枝莲》更侧重于描绘个体在逆境中的坚韧,而白居易则是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反映人生的无常。两者都表现了自然与生命的关系,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