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归福州留别及门沈幼丹太史》

时间: 2025-01-19 21:50:30

苍茫天地易斜晖,万里征尘上客衣。

秋色西来山北向,江声东去雁南飞。

干戈经岁民方困,关塞惊寒我欲归。

策马踌躇与君别,独怜臣朔正呼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苍茫天地易斜晖,万里征尘上客衣。
秋色西来山北向,江声东去雁南飞。
干戈经岁民方困,关塞惊寒我欲归。
策马踌躇与君别,独怜臣朔正呼饥。

白话文翻译:

在苍茫的天地间,夕阳的余晖渐渐西斜;
我身上的征尘,标志着我万里跋涉的旅程。
秋色从西方而来,山脉朝北延伸;
江水东流,雁阵南飞,似乎一切都在离别。
经过多年的战争,百姓依然困苦不堪;
关隘在寒风中让我感到不安,我渴望回归故乡。
我骑马犹豫不决,与君别离之际;
我唯独怜惜那北方的寒冷与饥饿。

注释:

  • 苍茫:形容广阔而空旷,没有清晰的轮廓。
  • 斜晖:指夕阳的余晖,光线斜照。
  • 征尘:旅途上的尘土,象征行程的漫长与艰辛。
  • 干戈:指战争,武器。
  •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 臣朔:指的是北方,可能指的是北方的饥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昌彝,清代诗人,生于一个动荡的时代,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他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对人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即将返回福州的时刻,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感慨。诗人在诗中通过自然景物描绘了他此时的心情,体现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亲友的依依不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与对时局的忧虑。开头两句以“苍茫天地”和“万里征尘”设定了广阔的背景,借助秋天的色彩和江水的流动,营造出一种离愁别绪。诗中提到的“干戈经岁民方困”,揭示了诗人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深刻体悟,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后半部分则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尤其是“策马踌躇与君别”,勾勒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整首诗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困境,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苍茫天地易斜晖:描绘了一幅辽阔的自然景象,暗示着诗人心境的孤独与渺小。
  • 万里征尘上客衣:强调了旅行的疲惫与漫长,让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
  • 秋色西来山北向:用秋天的景色与方向的变化,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
  • 江声东去雁南飞:江水与雁阵的对比,突出离别的主题。
  • 干戈经岁民方困:直接抒发对战争的厌倦和对民众困苦的同情。
  • 关塞惊寒我欲归:关隘的寒冷与驿道的遥远,表达了归乡的渴望。
  • 策马踌躇与君别:描绘了与朋友分别时的犹豫与不舍。
  • 独怜臣朔正呼饥:最后的感慨,突出了对北方人民困境的同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江声东去雁南飞”,展现了诗歌的工整。
  • 比喻:用“征尘”象征旅途的艰辛。
  • 拟人:如“江声”,赋予自然声音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人道关怀的关注。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茫:象征广阔的天地,暗示孤独与渺小。
  • 秋色:象征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干戈:战争的象征,反映社会动荡。
  • 江声:流动的水声,象征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江声”指的是? A. 远处的山音
    B. 江水流动的声音
    C. 雁阵的鸣叫

  2. “策马踌躇与君别”中的“踌躇”是什么意思? A. 迅速
    B. 犹豫
    C. 高兴

  3. 诗人对战争的态度是? A. 支持
    B. 厌倦与悲伤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强调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情壮志。
  • 李白《早发白帝城》:以奔放的情感与雄浑的气势,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与林昌彝的忧伤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