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坐 赵蕃 〔宋代〕
竹风疏疏雨打篷,松风汤汤水赴洪。道人闻尘扫未空,不如杜老前月聋。山斋夜坐僧趺同,团蒲细软方炉烘。灯花开落纵匆匆,我今无害斯无凶。
白话文翻译:
竹林中风声稀疏,雨点敲打着篷顶,松林中风声浩荡,水流奔涌如洪。道人虽听闻尘世纷扰,却未能扫清心中杂念,不如像杜甫那样,前月就已耳聋。在山中的书斋夜坐,与僧人一样盘腿而坐,蒲团柔软,方形的炉子烘烤着。灯花开落匆匆,我如今无害,也就无凶。
注释:
字词注释:
- 疏疏:稀疏的样子。
- 汤汤(shāng shāng):形容水流浩大的样子。
- 道人:指修道之人。
- 尘扫未空:指心中的杂念未能清除干净。
- 杜老:指唐代诗人杜甫。
- 僧趺(fū):僧人盘腿而坐的姿势。
- 团蒲:用蒲草编成的坐垫。
- 方炉:方形的炉子。
- 灯花开落:比喻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 杜老前月聋:杜甫在《耳聋》一诗中自述耳聋,此处借用杜甫的耳聋来比喻超脱尘世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的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夜坐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风物的描写,表达了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风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诗中“竹风疏疏雨打篷”和“松风汤汤水赴洪”两句,通过对风声和水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壮阔的氛围。而“道人闻尘扫未空,不如杜老前月聋”则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以及对杜甫那种超脱境界的向往。最后两句“灯花开落纵匆匆,我今无害斯无凶”则体现了作者对现世安稳的满足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风疏疏雨打篷:竹林中风声稀疏,雨点敲打着篷顶,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夜晚氛围。
- 松风汤汤水赴洪:松林中风声浩荡,水流奔涌如洪,形容自然界的壮阔景象。
- 道人闻尘扫未空:道人虽听闻尘世纷扰,却未能扫清心中杂念,表达了对尘世的厌倦。
- 不如杜老前月聋:不如像杜甫那样,前月就已耳聋,借用杜甫的耳聋来比喻超脱尘世的境界。
- 山斋夜坐僧趺同:在山中的书斋夜坐,与僧人一样盘腿而坐,形容一种宁静的修行状态。
- 团蒲细软方炉烘:蒲团柔软,方形的炉子烘烤着,营造出一种温暖舒适的环境。
- 灯花开落纵匆匆:灯花开落匆匆,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现世安稳的珍惜。
- 我今无害斯无凶:我如今无害,也就无凶,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松风汤汤水赴洪”中的“汤汤”比喻水流浩大。
- 拟人:如“道人闻尘扫未空”中的“扫未空”拟人化地表达了道人未能清除心中杂念的状态。
- 对仗:如“竹风疏疏雨打篷”与“松风汤汤水赴洪”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通过对自然风物的描写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表达了作者对超脱境界的向往和对现世安稳的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风:象征宁静的自然环境。
- 松风:象征壮阔的自然景象。
- 道人:象征修行的境界。
- 杜老:象征超脱尘世的境界。
- 灯花:象征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松风汤汤水赴洪”中的“汤汤”形容的是什么? A. 风声 B. 水流 C. 雨声 D. 松声
- 诗中“道人闻尘扫未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尘世的喜爱 B. 对尘世的厌倦 C. 对尘世的恐惧 D. 对尘世的无奈
- 诗中“不如杜老前月聋”借用了哪位诗人的典故? A. 李白 B. 杜甫 C. 王维 D. 白居易
答案:
-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耳聋》:表达了杜甫对耳聋的超脱态度,与本诗中的“不如杜老前月聋”相呼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宁静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超脱尘世的愿望。
诗词对比:
- 杜甫的《耳聋》与赵蕃的《夜坐》:两者都表达了超脱尘世的愿望,但杜甫的诗更加直接,而赵蕃的诗则通过自然风物的描写来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杜甫全集》:收录了杜甫的全部诗作,可以深入了解其超脱尘世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