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傅安道郎中词二首》

时间: 2025-01-04 07:39:49

节概存先烈,文才蔼儁声。

弟兄联膴仕,父子擅英名。

密勿栖郎省,光华拥使旌。

甘泉虚从橐,曾未席恩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傅安道郎中词二首
作者: 韩元吉

节概存先烈,文才蔼儁声。
弟兄联膴仕,父子擅英名。
密勿栖郎省,光华拥使旌。
甘泉虚从橐,曾未席恩荣。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此诗表达了对傅安道郎中的追思与悼念。前两句赞美了傅安道的节操与才华,认为他在文采上如同俊秀的声名。接下来的两句提到他家族的显赫,兄弟之间相互扶持,父子之间更是名声显赫。接着,作者希望傅安道不要忘记为国家服务的使命,光辉的成就应当与国家紧密相连。最后一句则回顾傅安道的生平,表明他在官场上虽有成就,但并未追求个人的名利。

注释

  • 节概: 指节操、品德的概念。
  • 先烈: 先辈的英烈。
  • 蔼儁声: 文采卓越的声望,"儁"指的是优秀的人才。
  • 联膴: 兄弟之间共同努力,"膴"有相互支撑的意思。
  • 密勿: 切记不要,强调了对傅安道的期望。
  • 栖郎省: 这里的“栖”指的是安稳地居住,"郎省"则指的是官府,表示对国家的责任感。
  • 光华拥使旌: 光辉的成就应与国家的荣誉相拥。
  • 甘泉虚从橐: 甘泉是水的象征,暗指傅安道的无私奉献,"橐"是口袋,意味着未曾追求个人的荣华富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字惟直,号香溪。他以其优雅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景色及人文情感,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傅安道郎中去世之后,以缅怀和悼念的心情写成。傅安道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官员,深受百姓爱戴,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其的敬仰和对其家族的认可。

诗歌鉴赏

《挽傅安道郎中词二首》是一首充满敬意的悼诗,诗人在诗中不仅追忆了傅安道的生平,还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对其才华与德行的高度赞美。诗的前两句以“节概存先烈,文才蔼儁声”开始,直接点出傅安道的品德和才能,显示了诗人对其的怀念之情。通过“弟兄联膴仕,父子擅英名”,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傅家世代相传的名声与德行,使得傅安道的形象更加立体。

后半部分则通过“密勿栖郎省,光华拥使旌”表现出对傅安道的希望与期待,期望他能在阴间得到安慰,同时也不忘对国家的忠诚。最后一句“甘泉虚从橐,曾未席恩荣”则以感慨收尾,展现了傅安道的无私与淡泊名利,深刻地表达了对真才实干的赞美。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傅安道的追思,反映了作者对士人的理想与追求,极富时代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节概存先烈: 指的是传承先辈的品德与精神,强调品德的重要性。
  2. 文才蔼儁声: 赞美傅安道的才华与声誉,"蔼"字生动形象,表现出其文采的光辉。
  3. 弟兄联膴仕: 描绘傅家兄弟团结一致,共同在仕途上有所成就。
  4. 父子擅英名: 强调父子间的名声与荣耀,显示家族的传承。
  5. 密勿栖郎省: 叮嘱傅安道在逝去后仍要记得为国家服务的重要性。
  6. 光华拥使旌: 指希望他的光辉成就能够与国家的荣誉相连。
  7. 甘泉虚从橐: 表示傅安道的无私与淡泊名利,体现了其高尚的品德。
  8. 曾未席恩荣: 表达了傅安道虽然在世时成就卓越,但并没有追求个人的荣华富贵。

修辞手法

  • 对仗: 前后两句的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甘泉”用以象征傅安道的品德与无私奉献。
  • 夸张: 描绘其才华和家族声誉时使用夸张手法,以突出其伟大的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围绕着对傅安道的追思与赞美,强调忠诚于国家与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理想士人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先烈: 象征着忠诚与牺牲,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尊重与怀念。
  • 文才: 代表着智慧与才华,体现出对文化的推崇。
  • 光华: 象征成就与荣誉,表现出对成功的追求。
  • 甘泉: 代表清澈与无私,体现出对高尚品德的赞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韩元吉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弟兄联膴仕”中的“联膴”是什么意思?

    • A. 兄弟之间的竞争
    • B. 兄弟之间的团结与支持
    • C. 兄弟之间的分裂
  3. 诗中提到的“甘泉”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无私奉献
    • C. 知识

答案

  1. B. 宋代
  2. B. 兄弟之间的团结与支持
  3. B. 无私奉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对比韩元吉的《挽傅安道郎中词》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关注,但韩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追思与怀念,而杜甫的诗则表现了国家动荡带来的个人悲痛。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总集》
  • 《韩元吉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