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青阳道中)
作者: 韩元吉 〔宋代〕
春残日日风和雨。
烟江目断春无处。
山路有黄鹂。
背人相唤飞。
解鞍宿酒醒。
彩枕残香冷。
梦想小亭东。
蔷薇何似红。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过去,日复一日的风雨交加。
眼前的烟江,让我觉得春天无处可寻。
山路上有黄鹂在鸣叫,
它们在背后呼唤着飞翔。
解下马鞍,宿醉后醒来,
彩色的枕头上,残留的香气已经冷却。
我梦见小亭子在东方,
那蔷薇花儿的红色与往昔相比,似乎更加凋谢。
注释:
- 春残:春天已经结束。
- 日日:日复一日。
- 风和雨:指气候不佳,春雨绵绵。
- 烟江:指雾气弥漫的江面,形容春天的消逝。
- 黄鹂:一种鸟,象征春天的生机。
- 解鞍:指卸下马鞍,表示旅途的结束或停驻。
- 宿酒醒:指喝酒后醒来,暗示醉态和清醒后的迷茫。
- 彩枕:指色彩斑斓的枕头。
- 蔷薇:一种花,象征美好和爱情,但在这里暗示凋零。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黄鹂和蔷薇的意象,可以联想到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惋惜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可能在青阳道中旅行,感受到春天即将结束的惆怅情绪,因而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的感慨。
诗歌鉴赏:
《菩萨蛮(青阳道中)》是韩元吉以春末为背景创作的一首词,展现了对逝去春光的惋惜和对美好过往的追忆。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浓厚的忧愁与怀旧之情。
开头两句“春残日日风和雨”,描绘了春天的萧条,给人一种无尽的失落感。接着“烟江目断春无处”,则通过烟雾弥漫的江面,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消逝和寻觅的无望。此处的意象不仅表现了春天的消逝,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孤独与迷茫。
中间几句“山路有黄鹂,背人相唤飞”,描绘了自然中的生命与活力,黄鹂鸟的鸣叫仿佛在呼唤着旅人,但却又显得格外孤独,似乎在提醒诗人春天的生机已然远去。接下来的“解鞍宿酒醒”,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无奈,宿醉后的清醒使他更加感受到现实的冷酷。
最后的“梦想小亭东,蔷薇何似红”,透露出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失落,蔷薇的凋谢象征着青春与爱恋的逝去,使整个诗篇在惋惜中更添一丝淡淡的哀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残日日风和雨: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结束,日复一日的风雨让人感到春光已逝。
- 烟江目断春无处:在烟雾朦胧的江面上,春天的痕迹已无处可寻,表现了诗人的失落感。
- 山路有黄鹂:黄鹂鸟的鸣叫打破了宁静,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背人相唤飞:黄鹂在呼唤,似乎希望有伴侣一起飞翔,暗含孤独与渴望。
- 解鞍宿酒醒:卸下马鞍,醉酒后的清醒,暗示旅途的疲惫与内心的迷惘。
- 彩枕残香冷:色彩斑斓的枕头上,香气已然冷却,暗示着美好已逝。
- 梦想小亭东:诗人梦中想起小亭子,寄托了对往昔美好的追忆。
- 蔷薇何似红:蔷薇的红色与往昔相比,显得格外凋零,象征着青春与爱情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春天的残缺比喻了诗人的内心失落。
- 拟人:黄鹂鸟的呼唤,赋予了自然生命以情感。
- 对仗:“解鞍宿酒醒,彩枕残香冷”,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逝去的惋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情感真挚,意象鲜明,令人感同身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残: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黄鹂:象征春天的活力与生命力。
- 彩枕:象征梦境与美好的过往。
- 蔷薇:象征美好与爱情,但同时也暗示其脆弱与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鹂”象征什么? A. 孤独
B. 春天的生机
C. 夏天的炎热 -
“解鞍宿酒醒”中的“解鞍”指的是什么? A. 卸下马鞍
B. 旅行归来
C. 休息片刻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春天的欢庆
B. 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描写春天的景象和内心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和美好回忆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春望》与《菩萨蛮》:两首诗均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春望》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和家园的忧虑,而《菩萨蛮》则侧重于个人情感与时光的流逝。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入门》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