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白话文翻译
蜀道艰险如同登天,夜晚的雨势更是猖狂,铃声杂乱中,君王倍感悲伤,泪水沾湿了衣襟。然而,当时军中将士的牺牲,君王却似乎无动于衷。
注释
- 蜀道:指通往四川的道路,因其险峻而著名。
- 夜雨淫:形容夜晚的雨势很大,淫有过度之意。
- 乱铃声:指铃声杂乱,可能是指战场上或行军中的铃声。
- 倍沾襟:形容泪水多,沾湿了衣襟。
- 军中死:指军中将士的牺牲。
- 不动心:指君王对军中将士的牺牲没有深切的感受或反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时政的关切和对民生的同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通过对蜀道艰险和君王情感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和君王冷漠态度的批判。诗中提到的“长恨辞”可能指的是对历史上的悲剧事件的感慨,如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蜀道的艰险和君王的情感,深刻揭示了君王对军中将士牺牲的冷漠态度。首句“蜀道如天夜雨淫”描绘了蜀道的险峻和恶劣的天气,为后文的情感铺垫了背景。次句“乱铃声里倍沾襟”通过铃声的杂乱和君王的悲伤,形成了一种悲壮的氛围。然而,最后两句“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却突然转折,揭示了君王的冷漠,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刻和复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蜀道如天夜雨淫: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蜀道的艰险和夜晚雨势的猖狂,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
- 乱铃声里倍沾襟:铃声的杂乱和君王的悲伤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当时更有军中死:指出军中将士的牺牲,为后文的转折做铺垫。
- 自是君王不动心:揭示了君王的冷漠,与前文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蜀道如天”比喻蜀道的艰险。
- 对比:君王的悲伤与冷漠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蜀道艰险和君王情感的描写,批判了君王对军中将士牺牲的冷漠态度,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和君王行为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道:象征艰险和困难。
- 夜雨淫:象征恶劣的环境和不可控的因素。
- 乱铃声:象征战争的混乱和不安。
- 倍沾襟:象征君王的悲伤和情感的流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蜀道如天夜雨淫”形容的是什么? A. 蜀道的美丽 B. 蜀道的艰险 C. 蜀道的平坦 D. 蜀道的繁华
-
诗中“乱铃声里倍沾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平静 C. 悲伤 D. 愤怒
-
诗中“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揭示了什么? A. 君王的英明 B. 君王的冷漠 C. 君王的勇敢 D. 君王的仁慈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战乱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白居易《长恨歌》:通过对唐玄宗与杨贵妃故事的叙述,反映了历史的悲剧和个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李觏的《读长恨辞》与白居易的《长恨歌》都涉及到了君王的情感和对历史的反思,但李觏的诗更加直接和批判性,而白居易的诗则更加抒情和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觏的多首诗作,对其诗歌风格和主题有详细的解读。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时期诗人的作品的详细鉴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