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仙都山》

时间: 2025-01-01 11:56:58

发地便擎天,根盘数亩烟。

化工成突兀,辙迹似雕镌。

峭拔殊无倚,孤高众莫肩。

轩辕从此去,知复几千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仙都山
发地便擎天,根盘数亩烟。
化工成突兀,辙迹似雕镌。
峭拔殊无倚,孤高众莫肩。
轩辕从此去,知复几千年。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从地面上直插云天,根基盘旋在几亩烟雾之中。
经过人工雕琢,山体显得更加高耸,仿佛车辙般的痕迹像是雕刻出来的。
高耸入云,显得格外孤独,没有任何依靠,其他山峰无法与之相比。
传说中的轩辕帝从这里离去,今后又有多少年光流逝呢?

注释

  • 发地:从地面上生长出来。
  • 擎天:直立高耸,顶天立地。
  • 根盘数亩烟:根系盘绕在几亩土地的烟雾中。
  • 化工:经过人工雕琢。
  • 辙迹:车辙留下的痕迹。
  • 雕镌:精雕细琢。
  • 峭拔:高耸而陡峭,形容山势。
  • 轩辕:轩辕帝,传说中的黄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若拙,字仲明,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常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可能是在游览仙都山时的即兴之作。仙都山作为名山,象征着人间与神灵的交汇,诗人通过描写山的巍峨与孤高,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类渺小的感慨。

诗歌鉴赏

《题仙都山》是一首通过对仙都山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诗作。开头两句“发地便擎天,根盘数亩烟”直接展现了仙都山的伟岸形象,仿佛从大地上直接生长而起,直抵天际。诗人用“擎天”形容其高耸入云的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根盘数亩烟”则暗示了山的根基深厚,生长在烟雾缭绕之中,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超脱的氛围。

接下来的“化工成突兀,辙迹似雕镌”则将自然与人文结合,表现出人类对自然的雕琢与改造。这里的“辙迹”一词让人联想到人类的活动在大自然中留下的痕迹,似乎在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尊重自然。

“峭拔殊无倚,孤高众莫肩”,诗人深刻地感受到山的孤独与高傲,仿佛在说,即使身处高峰,也难以寻找到志同道合之人,表达了一种孤独的情感。最后两句“轩辕从此去,知复几千年”让人思考时间的流逝,历史的沧桑,令人感慨万分。轩辕帝的提及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对人类文明传承的思考。

整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与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与人类的渺小,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发地便擎天:描绘山体从地面直立向上,象征着其高耸的特性。
  2. 根盘数亩烟:表现山根扎实,生长在烟雾笼罩的环境中,增添了神秘感。
  3. 化工成突兀:表明山形经过加工处理,变得更加突出。
  4. 辙迹似雕镌:暗示人类对自然的改造,留下的痕迹如同艺术品般精致。
  5. 峭拔殊无倚:指山体高耸而不依附于其他,突显其独特性。
  6. 孤高众莫肩:强调其孤独与高傲,似乎没有其他山峰可与之相比。
  7. 轩辕从此去:提到传说中的轩辕帝,营造出历史感与神秘感。
  8. 知复几千年:引发对时间的沉思,表现出对历史的敬畏。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擎天”形容山的高耸,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如“峭拔殊无倚,孤高众莫肩”,使诗句平衡而韵律感强。
  • 拟人:使山体形象更加生动,仿佛在与人对话。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通过仙都山的壮丽与孤独,表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类渺小的思考,传达出历史与时间的感慨,展现出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都山:象征自然的伟大与神秘,代表着高远与超脱。
  • 轩辕:历史与神话的象征,唤起对文明传承的思考。
  • :象征虚幻与梦境,增添了诗歌的神秘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轩辕”指的是哪个传说中的人物?

    • A. 孟子
    • B. 黄帝
    • C. 孙子
  2. 填空题:诗中“根盘数亩烟”中的“烟”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中“峭拔殊无倚”强调了仙都山的孤独性。(对/错)

答案

  1. B. 黄帝
  2. 神秘与虚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对比陈若拙的《题仙都山》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王维的作品更注重山水的和谐美,而陈若拙则强调山的孤高与人类的渺小,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山水诗的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