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大忠祠诗四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6:56:59

国亡不废君臣义,莫道祥兴是靖康。

奔走耻随燕道路,死生惟著宋冠裳。

天南星斗空沦落,水底鱼龙欲奋扬。

此恨到今犹不极,厓山东下海茫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厓山大忠祠诗四首 其一 李东阳 〔明代〕 国亡不废君臣义,莫道祥兴是靖康。 奔走耻随燕道路,死生惟著宋冠裳。 天南星斗空沦落,水底鱼龙欲奋扬。 此恨到今犹不极,厓山东下海茫茫。

白话文翻译:

国家灭亡了,但君臣之间的义气没有被废弃,不要说祥兴时期就像靖康之难一样。 奔走逃避时,感到羞耻跟随燕国的道路,生死之间只穿着宋朝的服饰。 天南的星斗已经沦落,水底的鱼龙似乎要奋起。 这种恨意至今仍然没有尽头,从厓山向东望去,海面茫茫无际。

注释:

  • 国亡不废君臣义:指国家虽然灭亡,但君臣之间的忠诚和义气依然存在。
  • 莫道祥兴是靖康:不要说祥兴时期(指南宋末年)就像靖康之难(指北宋末年的国难)一样。
  • 奔走耻随燕道路:奔走逃避时,感到羞耻跟随燕国的道路(暗指投降或背叛)。
  • 死生惟著宋冠裳:生死之间只穿着宋朝的服饰,表示忠诚于宋朝。
  • 天南星斗空沦落:天南的星斗已经沦落,比喻南宋的灭亡。
  • 水底鱼龙欲奋扬:水底的鱼龙似乎要奋起,比喻有志之士想要复兴国家。
  • 此恨到今犹不极:这种恨意至今仍然没有尽头。
  • 厓山东下海茫茫:从厓山向东望去,海面茫茫无际,象征着无尽的哀愁和迷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吉水人。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尤以诗见长,与杨慎、何景明并称“明初三大家”。此诗是李东阳在明代所作,表达了对南宋灭亡的哀思和对忠诚的赞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在明代所作,表达了对南宋灭亡的哀思和对忠诚的赞颂。诗中通过对南宋灭亡后的忠诚和义气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忠诚精神的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南宋灭亡后的忠诚和义气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忠诚精神的推崇。诗中“国亡不废君臣义”一句,直接表达了即使在国家灭亡的情况下,君臣之间的忠诚和义气依然存在。“奔走耻随燕道路,死生惟著宋冠裳”则进一步强调了忠诚于宋朝的决心和羞耻于背叛的态度。后两句通过对天南星斗和水底鱼龙的描绘,象征了南宋的灭亡和有志之士的复兴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表达了对忠诚和义气的崇高赞颂,以及对国家灭亡的深切哀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国亡不废君臣义:直接表达了即使在国家灭亡的情况下,君臣之间的忠诚和义气依然存在。
  2. 莫道祥兴是靖康:不要说祥兴时期就像靖康之难一样,强调南宋末年的情况与北宋末年的国难不同。
  3. 奔走耻随燕道路:奔走逃避时,感到羞耻跟随燕国的道路,暗指投降或背叛。
  4. 死生惟著宋冠裳:生死之间只穿着宋朝的服饰,表示忠诚于宋朝。
  5. 天南星斗空沦落:天南的星斗已经沦落,比喻南宋的灭亡。
  6. 水底鱼龙欲奋扬:水底的鱼龙似乎要奋起,比喻有志之士想要复兴国家。
  7. 此恨到今犹不极:这种恨意至今仍然没有尽头,表达了对国家灭亡的深切哀思。
  8. 厓山东下海茫茫:从厓山向东望去,海面茫茫无际,象征着无尽的哀愁和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南星斗空沦落”和“水底鱼龙欲奋扬”,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南宋的灭亡和有志之士的复兴愿望。
  • 拟人:如“水底鱼龙欲奋扬”,将鱼龙拟人化,赋予其奋起的动作,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 对仗:如“奔走耻随燕道路,死生惟著宋冠裳”,通过对仗手法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忠诚和义气的崇高赞颂,以及对国家灭亡的深切哀思。通过对南宋灭亡后的忠诚和义气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忠诚精神的推崇。

意象分析:

  • 天南星斗:比喻南宋的灭亡。
  • 水底鱼龙:比喻有志之士想要复兴国家。
  • 厓山东下海茫茫:象征着无尽的哀愁和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国亡不废君臣义”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国家灭亡后,君臣之间的忠诚和义气依然存在。 B. 国家灭亡后,君臣之间的忠诚和义气被废弃。 C. 国家灭亡后,君臣之间的忠诚和义气无关紧要。

  2. 诗中“奔走耻随燕道路”一句中的“燕道路”暗指什么? A. 跟随燕国的道路。 B. 投降或背叛。 C. 逃避责任。

  3. 诗中“死生惟著宋冠裳”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生死之间只穿着宋朝的服饰,表示忠诚于宋朝。 B. 生死之间只穿着宋朝的服饰,表示对宋朝的厌恶。 C. 生死之间只穿着宋朝的服饰,表示对宋朝的漠不关心。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文天祥《过零丁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灭亡的哀思。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复兴的期望。

诗词对比:

  • 文天祥《过零丁洋》与李东阳《厓山大忠祠诗四首 其一》: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灭亡的哀思,但文天祥的诗更加直接和激昂,而李东阳的诗则更加含蓄和深沉。

参考资料:

  • 《明诗别裁集》
  • 《李东阳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