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西湖送张公实少参归浙江》
时间: 2025-01-04 09:48: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西湖送张公实少参归浙江 李东阳 〔明代〕
路指三天转六桥,盛时风景胜前朝。 无山不绕湖边寺,有水皆通海上潮。 部使随星驰汉节,骚人乘月弄吴桡。 因君却省会游地,醉倚高楼望泬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送别张公实的情景。诗人指出,西湖的美景在盛世时更加胜过前朝,四周的山峦环绕着湖边的寺庙,所有的水域都与海上的潮汐相连。官员们随星辰般迅速地传递着汉朝的使节,诗人们在月光下划船吟咏。因为张公实的离去,诗人醉倚在高楼上,远望那空旷的天空。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天:指天空。
- 六桥:指西湖上的六座桥。
- 盛时:指盛世。
- 前朝:指过去的朝代。
- 部使:指官员。
- 星驰:形容迅速。
- 汉节:指汉朝的使节。
- 骚人:指诗人。
- 吴桡:指吴地的船。
- 泬寥:指空旷的天空。
典故解析:
- 无山不绕湖边寺:形容西湖周围山峦环绕,寺庙众多。
- 有水皆通海上潮:形容西湖与大海相连,潮汐相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其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这首诗是他为送别张公实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张公实即将离开浙江返回故乡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和不舍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展现了盛世的风采和诗人的情感。首联以“三天转六桥”形容西湖的壮丽,颔联则通过“无山不绕湖边寺,有水皆通海上潮”进一步描绘了西湖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颈联和尾联则通过官员和诗人的活动,展现了西湖的文化氛围和诗人的情感寄托。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和对西湖美景的无限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三天转六桥”形容西湖的壮丽,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 颔联:通过“无山不绕湖边寺,有水皆通海上潮”进一步描绘了西湖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展现了西湖的独特魅力。
- 颈联:通过官员和诗人的活动,展现了西湖的文化氛围和诗人的情感寄托。
- 尾联:通过“醉倚高楼望泬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和对西湖美景的无限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三天转六桥”比喻西湖的壮丽。
- 对仗:如“无山不绕湖边寺,有水皆通海上潮”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和对西湖美景的无限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天:天空的壮丽。
- 六桥:西湖的壮丽。
- 湖边寺:西湖的人文景观。
- 海上潮:西湖的自然景观。
- 高楼:诗人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三天转六桥”形容的是什么? A. 天空的壮丽 B. 西湖的壮丽 C. 山峦的环绕 D. 寺庙的众多
-
诗中“无山不绕湖边寺”表达了什么? A. 西湖的自然景观 B. 西湖的人文景观 C. 诗人的情感寄托 D. 官员的活动
-
诗中“有水皆通海上潮”形容的是什么? A. 西湖的自然景观 B. 西湖的人文景观 C. 诗人的情感寄托 D. 官员的活动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样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西湖的深情。
诗词对比: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李东阳的《赋得西湖送张公实少参归浙江》:两首诗都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西湖的深情,而李东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众多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西湖志》:详细介绍了西湖的历史和文化,有助于深入理解诗中的西湖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