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廿四气诗 大雪十一月节》

时间: 2025-01-04 11:02:33

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

玉管鸣寒夜,披书晓绛帷。

黄钟随气改,鴳鸟不鸣时。

何限苍生类,依依惜暮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廿四气诗 大雪十一月节
作者: 元稹 〔唐代〕

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
玉管鸣寒夜,披书晓绛帷。
黄钟随气改,鴳鸟不鸣时。
何限苍生类,依依惜暮晖。

白话文翻译

大雪时节,阴云聚集,纷纷扬扬地飘落着雪花。
玉笛在寒冷的夜晚吹响,晨曦中我披开红色的帷幕看书。
黄钟的音调随着天气的变化而改变,黄鹂鸟在此时也不再鸣叫。
何止是我们苍生,大家都依依惜别这暮色中的余晖。

注释

  • 积阴:指阴云聚集,预示着降雪的天气。
  • 霏霏:雪花飘落的样子,形容雪花纷飞的景象。
  • 玉管:指玉制的笛子。
  • 披书:指打开书本或书帷,表示读书的情景。
  • 黄钟:古代音乐的一种,代表音律的变化。
  • 鴳鸟:黄鹂鸟,春天鸣叫的鸟,这里指冬天不鸣叫的情形。
  • 苍生:指百姓或普通人。
  • 暮晖:傍晚的阳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稹(779年-831年),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曾任翰林学士,作品多以诗歌和散文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内容丰富,常涉及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大雪时节,反映了深冬的气氛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展示了作者对时节变换的敏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咏廿四气诗 大雪十一月节》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冬季大雪的情景与内心感受融为一体。开篇以“积阴成大雪”描绘出阴云密布,雪花飞舞的冬日景象,营造出一种冷冽而又静谧的氛围。接着“玉管鸣寒夜”中的“玉管”不仅暗示乐器的高雅,还在寒夜中增添了一丝孤寂之感,表现了在冬夜独自吟诵的情怀。

“黄钟随气改,鴳鸟不鸣时”则用音律的变化和鸟儿的沉默,象征了自然界的冷清和生命的隐匿,暗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最后一句“何限苍生类,依依惜暮晖”更是升华了主题,诗人将个人的感受与世人的命运相联系,表现出对生活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思考,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元稹敏锐的观察力与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积阴成大雪:阴云积聚,形成大雪,描绘天气变化。
    • 看处乱霏霏:四处雪花飞舞,刻画出冬日的景象。
    • 玉管鸣寒夜:夜晚的乐器声,暗示诗人孤独的情感。
    • 披书晓绛帷:晨起阅读,表现诗人的生活状态。
    • 黄钟随气改:音乐随着气候变化而变化,象征生命的无常。
    • 鴳鸟不鸣时:冬天鸟儿不鸣,反映自然的沉寂。
    • 何限苍生类:不仅仅是自己,众生皆有此感受。
    • 依依惜暮晖:对夕阳的依恋,寓意对时间流逝的珍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比作霏霏的景象,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音乐随气改,赋予音乐以生命。
    • 对仗:如“玉管鸣寒夜,披书晓绛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冬季大雪的景象,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对生活的珍惜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纯洁、冷静,也代表冬天的到来。
  • 玉管:象征高雅与孤独,音乐在冬夜显得尤为清冷。
  • 黄钟:代表音律的变化,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暮晖:暗示时间的流逝,表达对生命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钟”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鸟
    C. 一种花

  2. “积阴成大雪”表现了什么样的天气? A. 晴天
    B. 阴天
    C. 雪天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A. 对时间的珍惜
    B. 对金钱的追求
    C. 对权力的向往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元稹与白居易:两位诗人都关注社会民生,风格各异。元稹的诗更显温婉细腻,白居易则直白且富有社会批判意识。两者在题材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却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