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谢逸 〔宋代〕
宝柱横云雁影,朱弦隔叶莺声。风生玉指晚寒清。官样轻黄袖冷。 饮罢尚留余意,曲终自有深情。归来江上数峰青。梅水横斜夜永。
白话文翻译:
珍贵的琴柱横跨云间,映出雁群的影子,红色的琴弦隔着树叶传来莺鸟的歌声。风轻轻吹过,玉指感受到晚风的清凉。穿着官服,轻黄色的袖子显得有些冷。 饮酒之后,余韵犹存,曲子结束时自然流露出深情。归来时,江上的几座山峰依旧青翠。梅花与水波在漫长的夜晚中交错横斜。
注释:
- 宝柱:指琴柱,象征着音乐的珍贵。
- 横云:形容琴柱高耸,仿佛横跨云端。
- 朱弦:红色的琴弦,增添了音乐的色彩。
- 隔叶莺声:莺鸟的歌声透过树叶传来,增添了自然的韵味。
- 玉指:指弹琴的手指,这里指诗人自己。
- 官样轻黄袖冷:穿着官服,轻黄色的袖子在晚风中显得有些冷。
- 饮罢尚留余意:饮酒之后,余韵犹存,意味着情感的延续。
- 曲终自有深情:曲子结束时自然流露出深情。
- 归来江上数峰青:归来时,江上的几座山峰依旧青翠。
- 梅水横斜夜永:梅花与水波在漫长的夜晚中交错横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逸,字无逸,号溪堂,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西江月》可能是他在官场或旅行中,感受到自然与音乐的美妙结合,从而创作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夜晚,诗人在江边饮酒听曲,感受到自然与音乐的和谐,以及夜晚的宁静与深远,从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江边景象,通过音乐、自然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深刻感受。诗中“宝柱横云雁影”和“朱弦隔叶莺声”两句,通过对琴柱和琴弦的描绘,引入了音乐的元素,同时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意境。接下来的“风生玉指晚寒清”和“官样轻黄袖冷”则通过诗人的个人感受,加深了夜晚的寒意和官场的孤寂。后两句“饮罢尚留余意,曲终自有深情”和“归来江上数峰青”则表达了诗人对音乐和自然的深情,以及夜晚的宁静与深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宝柱横云雁影:琴柱高耸,仿佛横跨云端,映出雁群的影子,象征着音乐的高远和自由。
- 朱弦隔叶莺声:红色的琴弦隔着树叶传来莺鸟的歌声,增添了音乐的色彩和自然的韵味。
- 风生玉指晚寒清:风轻轻吹过,玉指感受到晚风的清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
- 官样轻黄袖冷:穿着官服,轻黄色的袖子在晚风中显得有些冷,反映了官场的孤寂和夜晚的寒意。
- 饮罢尚留余意:饮酒之后,余韵犹存,意味着情感的延续。
- 曲终自有深情:曲子结束时自然流露出深情,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投入。
- 归来江上数峰青:归来时,江上的几座山峰依旧青翠,象征着自然的恒久和美丽。
- 梅水横斜夜永:梅花与水波在漫长的夜晚中交错横斜,增添了夜晚的宁静和深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宝柱横云雁影”中,将琴柱比作横跨云端,增添了音乐的高远和自由。
- 拟人:如“风生玉指晚寒清”中,风被赋予了生命,轻轻吹过,玉指感受到晚风的清凉。
- 对仗:如“宝柱横云雁影,朱弦隔叶莺声”中,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夜晚的宁静与深远。通过音乐、自然和情感的交织,诗人表达了对美的深刻感受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宝柱:象征着音乐的珍贵和高远。
- 朱弦:增添了音乐的色彩和自然的韵味。
- 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
- 官样轻黄袖:反映了官场的孤寂和夜晚的寒意。
- 江上数峰青:象征着自然的恒久和美丽。
- 梅水横斜夜永:增添了夜晚的宁静和深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宝柱横云雁影”中的“宝柱”指的是什么? A. 琴柱 B. 桥梁 C. 宝塔 D. 山峰
-
诗中“朱弦隔叶莺声”中的“朱弦”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琴弦 B. 红色的绳子 C. 红色的树枝 D. 红色的花瓣
-
诗中“风生玉指晚寒清”中的“玉指”指的是什么? A. 玉石制成的手指 B. 弹琴的手指 C. 玉石制成的乐器 D. 玉石制成的饰品
-
诗中“官样轻黄袖冷”中的“官样”指的是什么? A. 官服 B. 官员的样子 C. 官方的样式 D. 官场的气氛
答案:
- A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描绘了自然与音乐的和谐,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谢逸的《西江月》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音乐的和谐,但谢逸的诗更加注重细腻的个人感受,而苏轼的诗则更加豪放和奔放。
- 谢逸的《西江月》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谢逸的诗更加注重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加注重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谢逸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以及谢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