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隼被鷃姿知有累,豺惊羊质固非真。谩誇鲁国多儒士,敢到君门止一人。
白话文翻译:
隼鸟被小鸟的姿态所累,豺狼对羊的本质感到惊讶,这本来就不是真的。不要夸耀鲁国有很多儒士,敢来到君门前的人只有一个。
注释:
字词注释:
- 隼(sǔn):一种猛禽,常用来比喻勇猛或高贵的人。
- 鷃(yàn):一种小鸟,这里比喻平凡或低微的人。
- 累(lěi):负担,这里指被拖累或影响。
- 豺(chái):一种野兽,比喻凶猛或残忍的人。
- 羊质:羊的本质,比喻柔弱或无害的人。
- 谩誇(mán kuā):夸大其词,夸耀。
- 鲁国:古代国名,孔子故乡,以儒学著称。
- 儒士:指儒家学者,这里指有学问的人。
典故解析:
- 鲁国多儒士:典故出自《论语》,孔子是鲁国人,鲁国因此以儒学闻名,这里用来比喻学问丰富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可能是在表达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批判,特别是对学问和地位的看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宋祁观察到社会中有些人虽然地位显赫或学问深厚,但实际行为却与表面不符,因此通过比喻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不满和批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社会中表里不一的现象。首句“隼被鷃姿知有累”,用隼鸟被小鸟的姿态所累,形象地描绘了高贵者被低微者拖累的情景。次句“豺惊羊质固非真”,则通过豺狼对羊的本质感到惊讶,暗示了外表凶猛者对柔弱者的误解。后两句“谩誇鲁国多儒士,敢到君门止一人”,则直接批评了那些夸耀学问却不敢实践的人,强调了真正的学问和勇气是敢于面对现实的。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表达了作者对真才实学的推崇和对虚伪现象的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隼鸟被小鸟的姿态所累,比喻高贵者被低微者拖累,暗示了社会中地位和行为的不匹配。
- 次句用豺狼对羊的本质感到惊讶,进一步强化了外表和本质的差异,讽刺了那些外表凶猛却内心柔弱的人。
- 后两句直接批评了夸耀学问却不敢实践的人,强调了真正的学问和勇气是敢于面对现实的。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隼鸟和鷃鸟、豺狼和羊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现象。
- 讽刺:通过对夸耀学问却不敢实践的人的批评,讽刺了虚伪现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批判社会中表里不一的现象,强调真正的学问和勇气是敢于面对现实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隼:高贵、勇猛的象征。
- 鷃:平凡、低微的象征。
- 豺:凶猛、残忍的象征。
- 羊:柔弱、无害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隼被鷃姿知有累”中的“隼”和“鷃”分别比喻什么? A. 高贵者和平凡者 B. 勇猛者和柔弱者 C. 高贵者和低微者 D. 勇猛者和平凡者
-
诗中“豺惊羊质固非真”中的“豺”和“羊”分别比喻什么? A. 凶猛者和柔弱者 B. 高贵者和低微者 C. 勇猛者和柔弱者 D. 凶猛者和平凡者
-
诗中“谩誇鲁国多儒士,敢到君门止一人”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鲁国有很多儒士,但敢面对现实的人只有一个。 B. 鲁国有很多儒士,但敢挑战权威的人只有一个。 C. 鲁国有很多儒士,但敢实践学问的人只有一个。 D. 鲁国有很多儒士,但敢表达意见的人只有一个。
答案:
- C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诗词对比:
- 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相比,宋祁的《偶作》更侧重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讽刺。
- 与苏轼的《题西林壁》相比,宋祁的《偶作》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代表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 《论语》:了解鲁国儒学的背景和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