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嘲刘郎诗 何逊 〔南北朝〕
房栊灭夜火。窗户映朝光。 妖女褰帷去。躞蹀初下床。 雀钗横晓鬓。蛾眉艳宿妆。 稍闻玉钏远。犹怜翠被香。 宁知早朝客。差池已雁行。
白话文翻译:
房间里的夜火已经熄灭,窗户映照着清晨的光芒。 妖娆的女子拉开帷帐离去,轻盈地刚从床上下来。 发髻上的雀钗横斜,眉如蛾须般艳丽,妆容依旧。 隐约听到玉钏的声响渐远,依然留恋着翠被的香气。 哪里知道那些早早去上朝的官员,已经像雁群一样排列整齐。
注释:
- 房栊:指房间。
- 夜火:夜晚的灯光。
- 朝光:清晨的阳光。
- 妖女:美丽的女子。
- 褰帷:拉开帷帐。
- 躞蹀:小步行走的样子。
- 雀钗:古代妇女发髻上的装饰品。
- 晓鬓:清晨的发髻。
- 蛾眉:形容女子细长美丽的眉毛。
- 宿妆:隔夜的妆容。
- 玉钏:玉制的腕饰。
- 翠被:翠绿色的被子。
- 早朝客:指上朝的官员。
- 差池:排列整齐。
- 雁行:像雁群一样排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逊,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擅长写诗,其作品多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歌在当时颇受欢迎,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通过对女子起床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感受。诗中通过对女子妆容和动作的描写,展现了她的美丽和优雅,同时也隐含了对官场生活的讽刺。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为背景,通过对女子起床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她的美丽和优雅。诗中“妖女褰帷去,躞蹀初下床”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女子轻盈的动作,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稍闻玉钏远,犹怜翠被香”则通过听觉和嗅觉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感官效果。最后两句“宁知早朝客,差池已雁行”则巧妙地将对官场生活的讽刺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美的赞美,更有深层的寓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房栊灭夜火。窗户映朝光。”:房间里的夜火已经熄灭,窗户映照着清晨的光芒。这里通过对比夜火和朝光,营造出清晨的氛围。
- “妖女褰帷去。躞蹀初下床。”:美丽的女子拉开帷帐离去,轻盈地刚从床上下来。这里通过对女子动作的描写,展现了她的优雅。
- “雀钗横晓鬓。蛾眉艳宿妆。”:发髻上的雀钗横斜,眉如蛾须般艳丽,妆容依旧。这里通过对女子妆容的描写,展现了她的美丽。
- “稍闻玉钏远。犹怜翠被香。”:隐约听到玉钏的声响渐远,依然留恋着翠被的香气。这里通过听觉和嗅觉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感官效果。
- “宁知早朝客。差池已雁行。”:哪里知道那些早早去上朝的官员,已经像雁群一样排列整齐。这里通过对官场生活的讽刺,增加了诗歌的深层寓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蛾眉”比喻女子细长美丽的眉毛。
- 拟人:如“妖女褰帷去”中的“妖女”赋予女子以人的特质。
- 对仗:如“房栊灭夜火。窗户映朝光。”中的“房栊”与“窗户”,“夜火”与“朝光”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清晨女子起床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她的美丽和优雅,同时也隐含了对官场生活的讽刺。整首诗以清晨为背景,通过对女子妆容和动作的描写,展现了她的美丽和优雅,同时也通过对官场生活的讽刺,增加了诗歌的深层寓意。
意象分析:
- 夜火:夜晚的灯光,营造出夜晚的氛围。
- 朝光:清晨的阳光,营造出清晨的氛围。
- 妖女:美丽的女子,赋予女子以人的特质。
- 雀钗:古代妇女发髻上的装饰品,展现了女子的美丽。
- 蛾眉:形容女子细长美丽的眉毛,展现了女子的美丽。
- 玉钏:玉制的腕饰,通过听觉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感官效果。
- 翠被:翠绿色的被子,通过嗅觉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感官效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妖女褰帷去”中的“褰帷”是什么意思? A. 拉开帷帐 B. 关闭帷帐 C. 整理帷帐 D. 观察帷帐
-
诗中“蛾眉艳宿妆”中的“蛾眉”是什么意思? A. 粗大的眉毛 B. 细长美丽的眉毛 C. 浓密的眉毛 D. 稀疏的眉毛
-
诗中“宁知早朝客”中的“早朝客”指的是什么? A. 早起的人 B. 上朝的官员 C. 早市的人 D. 早读的学生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清平调·其一》李白:这首诗以清晨为背景,通过对女子起床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她的美丽和优雅。
- 《早发白帝城》杜甫:这首诗以清晨为背景,通过对旅途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诗词对比:
- 《嘲刘郎诗》与《清平调·其一》:两首诗都以清晨为背景,通过对女子起床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她的美丽和优雅。但《嘲刘郎诗》通过对官场生活的讽刺,增加了诗歌的深层寓意。
- 《嘲刘郎诗》与《早发白帝城》:两首诗都以清晨为背景,但《嘲刘郎诗》通过对女子起床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她的美丽和优雅,而《早发白帝城》通过对旅途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何逊诗集》:收录了何逊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南北朝诗选》:收录了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当时的诗歌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