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诗》
时间: 2025-01-14 22:01: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学古诗 何逊 〔南北朝〕
昔随张博望。辞帝长杨宫。独好西山勇。思为北地雄。十年事河外。雪鬓别关中。季月边秋重。岩野散寒蓬。日隐龙城雾。尘起玉关风。全狐君已复。半菽我犹空。欲因上林雁。一见平陵桐。
白话文翻译:
曾经跟随张博望。告别帝都长杨宫。独自喜爱西山的勇敢。心中向往成为北地的英雄。十年来在河外地区奔波。白发苍苍告别关中。深秋时节边疆的秋天更加沉重。山野间散落着寒冷的蓬草。太阳隐没在龙城的雾中。尘土随着玉关的风而起。全狐已经恢复。而我依然空空如也。想要借助上林苑的雁。一见平陵的桐树。
注释:
- 张博望:指张骞,汉代著名探险家,曾出使西域。
- 长杨宫:汉代宫殿名,位于长安。
- 西山:指西部的山脉,象征边疆。
- 北地:指北方边疆地区。
- 河外: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 雪鬓:形容头发白如雪,指年老。
- 关中:指陕西一带,古代关中地区。
- 季月:指秋季的最后一个月。
- 岩野:山野。
- 寒蓬:寒冷的蓬草,象征边疆的荒凉。
- 龙城:古代边疆城市名。
- 玉关:指玉门关,古代边疆关隘。
- 全狐:指完全恢复。
- 半菽:指半饱,比喻生活困顿。
- 上林雁:指上林苑的雁,上林苑是汉代皇家园林。
- 平陵桐:指平陵的桐树,平陵是汉代陵墓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逊,南北朝时期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变,既有边塞诗的豪迈,也有田园诗的恬淡。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向往和对英雄气概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英雄气概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诗中“独好西山勇,思为北地雄”表达了诗人对边疆英雄的敬仰,而“十年事河外,雪鬓别关中”则反映了诗人长期的边疆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中的意象如“日隐龙城雾,尘起玉关风”生动地描绘了边疆的荒凉景象,而“全狐君已复,半菽我犹空”则对比了诗人自己的困顿和别人的成功。最后,诗人希望通过“上林雁”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随张博望。辞帝长杨宫。”:诗人回忆自己曾经跟随张骞,告别帝都长杨宫,开始了边疆生活。
- “独好西山勇。思为北地雄。”:诗人独自喜爱西山的勇敢,心中向往成为北地的英雄。
- “十年事河外。雪鬓别关中。”:十年来在河外地区奔波,白发苍苍告别关中。
- “季月边秋重。岩野散寒蓬。”:深秋时节边疆的秋天更加沉重,山野间散落着寒冷的蓬草。
- “日隐龙城雾。尘起玉关风。”:太阳隐没在龙城的雾中,尘土随着玉关的风而起。
- “全狐君已复。半菽我犹空。”:全狐已经恢复,而我依然空空如也。
- “欲因上林雁。一见平陵桐。”:想要借助上林苑的雁,一见平陵的桐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雪鬓”比喻年老,“寒蓬”比喻边疆的荒凉。
- 对仗:如“日隐龙城雾,尘起玉关风”中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边疆英雄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西山、北地、河外、雪鬓、关中、寒蓬、龙城、玉关、全狐、半菽、上林雁、平陵桐。
- 详细解释: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描绘,以及对英雄气概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张博望”指的是谁? A. 张骞 B. 张良 C. 张衡 答案:A
-
“雪鬓别关中”中的“雪鬓”比喻什么? A. 年轻 B. 年老 C. 健康 答案:B
-
“欲因上林雁。一见平陵桐。”中的“上林雁”和“平陵桐”分别指什么? A. 上林苑的雁,平陵的桐树 B. 上林苑的桐树,平陵的雁 C. 上林苑的雁,平陵的柳树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是边塞诗,展现了边疆的荒凉和将士的豪情。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了壮丽的边疆风光。
诗词对比:
- 与王昌龄的《出塞》对比,何逊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比,何逊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边疆的荒凉景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大量唐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更多边塞诗的例子。
- 《古诗源》:收录了从先秦到隋代的古诗,可以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