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谘议守风诗》
时间: 2025-01-04 08:35: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刘谘议守风诗 何逊 〔南北朝〕
弥旬苦凌乱。揆景候阡陌。昼想汝阳津。夜梦邯郸驿。愤风急惊岸。屯云仍触石。萧条疾帆流。磈礧冲波白。息榜已云久。维稍晨已积。苍苍极浦潮。杳杳长洲久。本惭佽飞剑。宁慕澹台璧。纤罗若不。跂予中上泽。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长时间的航行中,面对混乱和挑战的心境。诗中,“弥旬苦凌乱”表达了长时间的困扰和混乱,“揆景候阡陌”则是在观察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白天思念汝阳的渡口,夜晚梦见邯郸的驿站,显示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风急浪高,云层厚重,船只疾驰,波涛汹涌,这些意象描绘了航行的艰难。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虽不如古代英雄,但也不羡慕他人的心态。
注释:
字词注释:
- 弥旬: 长时间。
- 揆景: 观察日影,指测量时间。
- 阡陌: 田间小路,这里指空间。
- 汝阳津: 地名,指汝阳的渡口。
- 邯郸驿: 地名,指邯郸的驿站。
- 愤风: 猛烈的风。
- 屯云: 厚重的云层。
- 磈礧: 形容波涛汹涌。
- 息榜: 停船的木牌。
- 维稍: 船帆。
- 苍苍: 深蓝色,形容海水。
- 杳杳: 遥远的样子。
- 佽飞剑: 古代传说中的剑。
- 澹台璧: 古代传说中的宝玉。
- 纤罗: 细软的罗纱。
- 跂予: 踮起脚尖。
典故解析:
- 佽飞剑: 出自《列子·汤问》,形容剑的锋利。
- 澹台璧: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形容宝玉的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逊,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心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何逊在航行中遭遇困难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远方的思念和对困难的坚韧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航行中的心境和所见所感。诗中,“弥旬苦凌乱”和“愤风急惊岸”等句,生动地表现了航行的艰难和作者的坚韧。同时,通过对汝阳津和邯郸驿的思念,展现了作者对远方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何逊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弥旬苦凌乱”: 表达了长时间的困扰和混乱。
- “揆景候阡陌”: 观察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 “昼想汝阳津”: 白天思念汝阳的渡口。
- “夜梦邯郸驿”: 夜晚梦见邯郸的驿站。
- “愤风急惊岸”: 猛烈的风和惊涛拍岸。
- “屯云仍触石”: 厚重的云层和触碰岩石。
- “萧条疾帆流”: 船只疾驰,景象萧条。
- “磈礧冲波白”: 波涛汹涌,白色浪花。
- “息榜已云久”: 停船已久。
- “维稍晨已积”: 船帆已积满晨露。
- “苍苍极浦潮”: 深蓝色的海水和远方的潮汐。
- “杳杳长洲久”: 遥远的长洲和漫长的时光。
- “本惭佽飞剑”: 自愧不如古代英雄。
- “宁慕澹台璧”: 也不羡慕他人的宝玉。
- “纤罗若不”: 细软的罗纱。
- “跂予中上泽”: 踮起脚尖,向上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愤风急惊岸”中的“愤风”比喻猛烈的风。
- 拟人: “屯云仍触石”中的“屯云”拟人化,形容云层厚重。
- 对仗: “昼想汝阳津,夜梦邯郸驿”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在航行中的心境和对远方的思念。通过描绘航行的艰难和自然景色的壮丽,展现了作者的坚韧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弥旬: 长时间的困扰。
- 揆景: 观察时间。
- 汝阳津: 对远方的思念。
- 邯郸驿: 对远方的思念。
- 愤风: 猛烈的风。
- 屯云: 厚重的云层。
- 磈礧: 波涛汹涌。
- 苍苍: 深蓝色的海水。
- 杳杳: 遥远的样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昼想汝阳津”中的“汝阳津”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物品 D. 动物
-
诗中“愤风急惊岸”中的“愤风”是什么意思? A. 平静的风 B. 猛烈的风 C. 轻柔的风 D. 微风
-
诗中“本惭佽飞剑”中的“佽飞剑”出自哪个典故? A. 《列子·汤问》 B. 《史记·孔子世家》 C. 《庄子·逍遥游》 D. 《孟子·梁惠王上》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何逊的诗有相似之处。
- 杜甫的《春望》: 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何逊的《和刘谘议守风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何逊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和心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选》: 收录了何逊及其他南北朝诗人的作品。
- 《古诗源》: 详细介绍了古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