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上题韦氏庄
作者:岑参〔唐代〕
结茅闻楚客,
卜筑汉江边。
日落数归鸟,
夜深闻扣舷。
水痕侵岸柳,
山翠借厨烟。
调笑提筐妇,
春来蚕几眠。
白话文翻译:
在茅草屋中听到楚国的客人,
打算在汉江边上建造房屋。
夕阳西下,几只归鸟飞回,
夜深时,听到船舷上的敲击声。
水痕侵袭了岸边的柳树,
山色翠绿,与烟火相映。
调笑着提着筐子的妇人,
春天来了,蚕在几处安眠。
注释:
- 结茅:用茅草搭建房屋。
- 楚客:指来自楚国的客人。
- 卜筑:占卜后决定建造。
- 汉江:指汉水,流经陕西、湖北等省,是长江的支流。
- 扣舷:敲打船舷的声音。
- 水痕:水面留出的痕迹。
- 侵岸柳:水波侵蚀的柳树。
- 厨烟:炊烟,表示有人在做饭。
- 调笑:嬉笑,轻松的交流。
- 提筐:提着装东西的筐。
- 蚕几眠:蚕在春天的安静状态。
典故解析:
此诗虽然没有涉及显著的历史典故,但“楚客”一词可以引申为南方的文化影响,而“汉江”则体现了唐代对水系的重视,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乡土的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岑参,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诗人,以边塞诗著称,作品常表现出豪情壮志,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情感。他的诗语言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对地方风物的描写。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岑参在汉江边的居住生活中,反映了他在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汉上题韦氏庄》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通过简朴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诗中“结茅闻楚客,卜筑汉江边”开门见山,描绘了诗人选择在汉江边上居住的情景,既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也表达了他对人际交往的渴望。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日落时分归来的鸟儿和夜晚船舷的声响,进一步营造了一个宁静的乡村夜晚的意境。诗人用“水痕侵岸柳,山翠借厨烟”两句,生动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柳树的水痕与山色的翠绿,渗透着生活的气息,展现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最后的“调笑提筐妇,春来蚕几眠”则反映了乡村日常生活的温馨与和谐,春天的到来不仅让大自然复苏,也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和美好。整首诗以细腻的描绘和轻松的语调,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结茅闻楚客”:在茅草屋中听见楚国的客人,暗示着生活的简单与自然。
- “卜筑汉江边”:计划在汉江边建房,表现诗人对自然环境的选择。
- “日落数归鸟”:夕阳西下,归鸟飞回,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 “夜深闻扣舷”:夜深时听到船舷的声响,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 “水痕侵岸柳”:水波侵湿柳树,描绘了水乡的特点。
- “山翠借厨烟”:山色与炊烟相映,展现人居与自然的和谐。
- “调笑提筐妇”:提筐的妇女嬉笑,表现了生活的乐趣。
- “春来蚕几眠”:春天来临,蚕安静休息,暗示着生机与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直接的自然描写,生动而形象。
- 拟人:如“日落数归鸟”,赋予鸟儿人性化的动感。
- 对仗:如“水痕侵岸柳”“山翠借厨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和乡村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意象分析:
- 茅草屋:象征着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
- 归鸟:象征着归属与安宁。
- 水痕:体现了水乡的特点,表现出自然的生动。
- 厨烟:象征着生活的气息与温暖。
- 提筐妇:代表农村的女性日常生活,体现了生活的乐趣。
- 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河流是哪个?
- A. 长江
- B. 黄河
- C. 汉江
-
“日落数归鸟”中的“归鸟”指的是什么?
- A. 归来的鸟
- B. 迷路的鸟
- C. 受伤的鸟
-
诗人提到的“调笑提筐妇”是在描述什么?
- A. 乡村的节日
- B. 农村的日常生活
- C. 战斗的场景
答案:
- C. 汉江
- A. 归来的鸟
- B. 农村的日常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比较岑参与王维的山水诗,两者都描绘了自然风光,但岑参更注重生活气息,而王维则融入了更多的哲理与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岑参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岑参的《汉上题韦氏庄》,感受其蕴含的情感与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