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华严寺瑰公禅房》
时间: 2024-09-19 21:18: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华严寺瑰公禅房
岑参
寺南几十峰,峰翠晴可掬。
朝从老僧饭,昨日崖口宿。
锡杖倚枯松,绳床映深竹。
东谿草堂路,来往行自熟。
生事在云山,谁能复羁束。
白话文翻译:
在寺庙南边有几十座山峰,山峰在晴天显得青翠欲滴。早晨我从老和尚那里吃了饭,昨日我在崖口宿住。锡杖倚靠在枯松树上,绳床的影子映在深竹林里。东边的小溪边通往草堂的小路,来来往往的人都很熟悉。人生的烦恼在云山之间,谁又能再被束缚呢?
注释:
- 寺南:寺庙的南边。
- 可掬:形容山色青翠,似乎可以用手捧起。
- 锡杖:和尚的法杖,象征佛教僧侣。
- 绳床:用绳子编制的床,简朴的生活用品。
- 生事:生计、生活的事物,暗指世俗烦恼。
- 羁束:束缚、限制,指人生的烦恼与束缚。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岑参,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和山水诗闻名。他的诗风豪放,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岑参游历华严寺时,表达了他对寺庙环境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烦恼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岑参的《题华严寺瑰公禅房》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中描绘了华严寺周围的自然景色,以及他在寺庙生活的经历。全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开篇描绘南边的山峰,青翠欲滴,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通过“朝从老僧饭”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锡杖和绳床的细节,进一步表现了禅房的简朴与自然。结尾处“生事在云山,谁能复羁束”则是诗人对人生困扰的深刻思考,仿佛在说人生的纷扰都在云雾缭绕之中,无法再被束缚。整首诗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洒脱,极具哲理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寺南几十峰:描写寺庙南边的山峰,给人以壮丽的视觉感受。
- 峰翠晴可掬:山峰翠绿的颜色在阳光下显得生动,仿佛可以用手捧起。
- 朝从老僧饭:早晨在和尚的款待下用餐,体现了寺庙的宁静与和谐。
- 昨日崖口宿:回忆前一天在悬崖边的住宿,增添了生活的经历感。
- 锡杖倚枯松:锡杖倚靠在枯松上,象征着和谐的自然与宗教的结合。
- 绳床映深竹:简朴的生活环境,反映出禅意的深邃。
- 东谿草堂路:描绘通往草堂的小路,增添了生活气息。
- 来往行自熟:人们来来往往,说明生活的日常与宁静。
- 生事在云山:人生的烦恼如同云山般飘渺。
- 谁能复羁束:反思人生的自由与束缚,表达了诗人的洒脱态度。
-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等手法,例如“峰翠晴可掬”形象生动地传递出山色的美丽;“生事在云山”则用云山比喻人生的烦恼。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与淡然。
意象分析:
- 山峰:象征高远与宁静,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锡杖:象征着佛教的智慧与追求。
- 绳床:表现出简朴的生活方式和禅意。
- 云山:象征人生的烦恼与复杂,隐喻心灵的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南边有多少座山峰?
- A. 二十座
- B. 三十座
- C. 十座
- D. 几十座
-
诗人早晨吃饭的人是?
- A. 朋友
- B. 老和尚
- C. 自己
- D. 游客
-
“生事在云山”指的是什么?
- A. 生活的烦恼
- B. 美好的生活
- C. 寺庙的宁静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D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
诗词对比:
- 王维在《鹿柴》中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其风格更注重于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渗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岑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