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冬至夜,书所见》
时间: 2025-01-08 22:35: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冬至夜,书所见
作者: 姚鹓雏 〔近代〕
铜龙滴尽,正楼高天迥。
此夜迢迢四边静。
度寒窗恰早斜月西沉,
庭树暗,惊起啼乌无影。
稻粱休更觑,阡垄都芜,
飞傍沙洲最凄冷。
冻霰又弥天,翅羽催伤,
周遭见山昏川暝。
便盼得春风几时回,
奈不似呢喃,画梁栖定。
白话文翻译
在这冬至的夜晚,我看到铜龙的滴水声渐渐消散,楼阁高耸入云,夜空也显得格外清明。此时此刻,四周一片寂静,寒窗外,正好看到斜月西沉,庭院中的树木暗淡无光,惊起了无影的乌鸦叫声。
稻谷和粮食已不再关注,田垄上都已荒芜,飞到沙洲旁的感觉是无比凄冷。冻霜飘散在空中,鸟儿的翅膀受到伤害,周围的山川都显得昏暗而模糊。
我盼望春风何时能回归,然而它却不像呢喃的声音,停留在画梁上。
注释
- 铜龙滴尽:铜龙是指古代的水钟或水滴,表示时间的流逝。
- 楼高天迥:楼阁高耸,天空遥远,突出环境的空旷和清幽。
- 寒窗:指寒冷的窗户,象征孤独与寒冷的夜晚。
- 乌无影:乌鸦的叫声没有实体,暗示孤寂。
- 阡垄:田垄,表示农田的状态。
- 冻霰:冰冷的霜雪,描绘寒冷的天气。
- 周遭见山昏川暝:远处的山川模糊而昏暗,营造沉闷的氛围。
- 春风几时回:对春天的渴望和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鹓雏(生卒年不详)是近代的一位诗人,风格独特,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其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冬至夜,诗人通过对寒冷夜晚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反映了在寒冷中对温暖与生命的期待。
诗歌鉴赏
《洞仙歌·冬至夜,书所见》通过对冬至夜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春天的渴望。开头部分“铜龙滴尽,正楼高天迥”,以铜龙的滴水声引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往的追忆,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空旷的氛围。
随后的描写,如“度寒窗恰早斜月西沉”,通过斜月与寒窗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夜的寒冷与静谧。庭树的“暗”与乌鸦的“惊起”,则是对环境的敏锐感受,在阴冷的夜中增添了一丝孤独的情感。
在中段,诗人抒发了对丰收的失落感,“稻粱休更觑,阡垄都芜”,田地的荒芜象征着希望的破灭。通过“飞傍沙洲最凄冷”,将读者的情感引向更深的凄凉境界。
最后部分,“便盼得春风几时回”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期待,而“奈不似呢喃,画梁栖定”则是对这种期待的无奈与失落,暗示春天的回归并不如人所愿。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折射出人类内心的情感,展现了孤独与渴望的交织,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和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铜龙滴尽,正楼高天迥:时间流逝,环境清幽。
- 此夜迢迢四边静:夜晚漫长,四周寂静无声。
- 度寒窗恰早斜月西沉:寒窗外,正好看到月亮西沉。
- 庭树暗,惊起啼乌无影:庭院树木暗淡,乌鸦惊飞,象征孤寂。
- 稻粱休更觑,阡垄都芜:对丰收的渴望已失,田地荒芜。
- 飞傍沙洲最凄冷:沙洲旁的环境显得更加凄凉。
- 冻霰又弥天,翅羽催伤:冰霜布满天空,鸟儿受伤,营造出寒冷的氛围。
- 周遭见山昏川暝:远处山川模糊,暗示沉闷的气氛。
- 便盼得春风几时回:期盼春风的回归。
- 奈不似呢喃,画梁栖定:春天的回归不如人愿,令人失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铜龙”象征时间的流逝。
- 拟人:将乌鸦的叫声描绘成“无影”,突出孤独感。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冬至的寒冷夜晚,表达了人对温暖和生命的渴望与期待,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铜龙:象征时间的流逝。
- 庭树:暗示孤独与寂静。
- 稻粱:象征希望与丰收。
- 春风:代表温暖与生命的回归。
这些意象在诗中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与象征意义,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春天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铜龙滴尽”中的“铜龙”象征什么? a) 水钟
b) 太阳
c) 月亮 -
诗中提到的“庭树暗”表现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孤寂
c) 兴奋 -
诗人最希望什么回归? a) 冬天
b) 春风
c) 夏天
答案:
- a) 水钟
- b) 孤寂
- b) 春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姚鹓雏的《洞仙歌》与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通过夜晚的景象表达思乡情感,但姚鹓雏更侧重于自然环境的孤寂,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现代诗词选》
- 《中国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