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四首 其一》

时间: 2024-09-19 20:47:53

晓窗鹦语,惹一丝魂颤。

拢鬓扶花去潜远。

怕水廊露藓,曲曲弯弯,难瞒过,绣屧印痕都遍。

重来人悄悄,梦影生凉,立尽黄昏有谁管。

剩了海棠枝,筛月墙阴,把零叶、也都飘断。

兀门掩、灯残乱蛩啼,似刀尺声声,听来凄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窗鹦语,惹一丝魂颤。拢鬓扶花去潜远。怕水廊露藓,曲曲弯弯,难瞒过,绣屧印痕都遍。重来人悄悄,梦影生凉,立尽黄昏有谁管。剩了海棠枝,筛月墙阴,把零叶也都飘断。兀门掩灯残乱蛩啼,似刀尺声声,听来凄怨。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的窗前,鹦鹉的鸣叫引起了一丝心灵的颤动。轻轻整理发髻,扶着花朵悄悄离去。害怕水边的长廊和露水滋生的苔藓,曲折的路上,难以掩盖,绣花的鞋印遍布其间。重归此地的人悄无声息,梦中的影子令人感到一阵凉意,黄昏时分,有谁来在乎呢?只剩下海棠的枝条,月光透过墙角,零星的叶子也都随风飘落。门口熄灯,夜色中蟋蟀悲鸣,声声如刀尺般凄凉。

注释:

字词注释:

  • 鹦语:鹦鹉的叫声。
  • 魂颤:心灵微微颤动,形容心中感动。
  • 拢鬓:整理头发。
  • 潜远:悄悄地远去。
  • :苔藓,生长在潮湿地方的植物。
  • 绣屧:绣花的鞋子。
  • 重来:再次回到这里。
  • 梦影:梦中的影子。
  • 筛月:形容月光透过的样子。
  • 残乱:零乱,杂乱无章。

典故解析:

  • 海棠:海棠花常被用来象征柔美与哀愁,寓意爱情的苦楚和思念的心情。
  • 蟋蟀:蟋蟀的鸣叫常常与秋天、孤独等意象相联系,反映内心的寂寞与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约1656年-约1715年),字子文,号白溪,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丽,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在此期间多次游历名胜,情感丰富,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感怀,反映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

诗歌鉴赏:

《洞仙歌四首 其一》是姚燮情感细腻、意象丰富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清晨的鹦鹉鸣叫引入,瞬间唤起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展现了对往昔的回忆与感伤。诗人在描述离去的情景时,运用了“拢鬓扶花”的细腻描写,表现出一种温柔而又怅然的情感。同时,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颇具匠心,从“水廊露藓”的曲折到“绣屧印痕”的细腻,令读者感受到那种缥缈与真实交织的情境。

随着诗意的深入,黄昏的到来让人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无奈。“重来人悄悄,梦影生凉”一句,展现出一种梦幻与现实交错的情感,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最后,蟋蟀的吟唱与夜色的交融,让整个诗篇在凄凉中落幕,似乎在告诉我们,即便再美的回忆,也伴随着淡淡的哀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窗鹦语,惹一丝魂颤。:清晨窗前,鹦鹉的叫声让人心动,一丝情感被唤醒。
  • 拢鬓扶花去潜远。:轻轻整理发髻,扶着花朵悄然离去,表现出一种轻柔而又不舍的情感。
  • 怕水廊露藓,曲曲弯弯,难瞒过,绣屧印痕都遍。:对水边长廊的忧虑,曲折的道路上,绣花鞋的印记无处不在,暗示着过去的痕迹无法抹去。
  • 重来人悄悄,梦影生凉,立尽黄昏有谁管。:再次回到这里的人默默无声,梦中的影子让人感到一阵凉意,黄昏时分无人关注,渗透出孤独感。
  • 剩了海棠枝,筛月墙阴,把零叶也都飘断。:只剩下海棠的枝条,月光透过墙角,零星的叶子随风飘落,象征着孤寂与凋零。
  • 兀门掩灯残乱蛩啼,似刀尺声声,听来凄怨。:门口熄灯,夜色中蟋蟀的鸣叫如刀尺般凄凉,传达出一种深切的哀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蟋蟀的鸣叫比作刀尺的声音,增强了凄凉的氛围。
  • 拟人:将梦中的影子描述为生凉,赋予梦境生命。
  • 对仗:如“曲曲弯弯”“绣屧印痕”,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对人事无常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反映出人在时间流逝中所感受到的无奈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鹦语:象征着生活的活力与记忆的唤醒。
  • 海棠:象征柔美与哀愁,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回忆。
  • 蟋蟀:象征孤独与悲伤,结合夜晚的意境,增添了诗的凄凉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晓窗鹦语”中的“鹦语”指的是什么?

    • A. 鸟的叫声
    • B. 风的声音
    • C. 人的对话
  2. 诗中的“重来人悄悄”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热闹
    • B. 孤独
    • C. 欢喜
  3. 诗中提到的“海棠”象征着什么?

    • A. 快乐
    • B. 哀愁
    • C. 富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将姚燮的《洞仙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前者着重于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后者则更强调情感的细腻变化。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却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前者更具静谧之美,后者则富有情感的波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姚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