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咏诗 其八 被褐守山东》

时间: 2025-01-04 12:05:58

守山东。

山东万岭郁青葱。

两溪共一泻。

水洁望如空。

岸侧青莎被。

岩间丹桂丛。

上瞻既隐轸。

下睇亦溟濛。

远林响咆兽。

近树聒鸣虫。

路出若溪右。

涧吐金华东。

万仞倒危石。

百丈注悬潨。

制曳写流电。

奔飞似白虹。

洞井含清气。

漏穴吐飞风。

玉窦膏滴沥。

石乳室空笼。

峭崿途弥险。

崖岨步才通。

余舍平生之所爱。

欻暮年而此逢。

欲一去而不还。

怅邹衣之未褫。

揖林壑之清旷。

事氓俗之纷诡。

幸帝德之方升。

值天纲之未毁。

既除旧而布新。

故化民而俗徙。

播赵俗以南徂。

扇齐风以东靡。

乳雉方可驯。

流蝗庶能弭。

清心矫世浊。

俭政革民侈。

秩满归白云。

淹留事芝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咏诗 其八 被褐守山东
作者: 沈约 〔南北朝〕

守山东。山东万岭郁青葱。
两溪共一泻。水洁望如空。
岸侧青莎被。岩间丹桂丛。
上瞻既隐轸。下睇亦溟濛。
远林响咆兽。近树聒鸣虫。
路出若溪右。涧吐金华东。
万仞倒危石。百丈注悬潨。
制曳写流电。奔飞似白虹。
洞井含清气。漏穴吐飞风。
玉窦膏滴沥。石乳室空笼。
峭崿途弥险。崖岨步才通。
余舍平生之所爱。欻暮年而此逢。
欲一去而不还。怅邹衣之未褫。
揖林壑之清旷。事氓俗之纷诡。
幸帝德之方升。值天纲之未毁。
既除旧而布新。故化民而俗徙。
播赵俗以南徂。扇齐风以东靡。
乳雉方可驯。流蝗庶能弭。
清心矫世浊。俭政革民侈。
秩满归白云。淹留事芝髓。

白话文翻译:

我在守卫山东,山东的万山青葱郁郁,两条溪流共同奔泻,水清澈得像天空。
岸边长满了青色的莎草,岩石之间开满了丹桂。
仰头看那已被遮蔽的轸车,低头望去又是朦胧的景象。
远处的树林中兽类在咆哮,近旁的树木则虫鸣不断。
小路往右出,涧水吐出金光。
高耸的危石如倒挂,百丈高处水流飞泻。
水流如电般迅速,奔腾而下似白虹。
山洞里充满清新之气,漏水的洞穴带来阵阵清风。
玉窦滴水,石乳漫溢,空旷的室内如同笼子。
陡峭的山崖道路更显艰险,崖石耸立,步行才勉强通行。
我在这里停留,是我一生所爱,直到暮年才得以相逢。
想要一去不回,惆怅衣衫未曾褪去。
向清幽的林壑致敬,远离世俗的纷扰。
幸而帝王的德行仍在,正值天纲未毁之时。
旧的已经除去,新的开始布新,民俗亦随之改变。
播下赵地的风俗以往南方,扇动齐地的风气向东吹拂。
乳雉方可驯服,流蝗虽能驱散。
清心去矫正世俗的浑浊,俭朴的政令去革除民间的奢侈。
秩满归于白云,留恋于芝髓的事务。

注释:

  • 被褐: 穿着简单的衣服,指隐士或隐居者的生活。
  • 万岭: 形容山岭众多且茂盛。
  • : 仰视。
  • : 车轸,古代车轮的部分,指代车。
  • 溟濛: 形容朦胧的样子。
  • 咆兽: 兽类的咆哮声。
  • 涧吐金华: 形容涧水像金光一样闪耀。
  • 制曳: 制作飞行的样子。
  • 清气: 清新的空气。
  • 乳雉: 指雉类鸟,形容柔弱。
  • 流蝗: 蝗虫的流动,象征灾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字景仁,号青丘,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擅长诗歌和散文,尤其以其山水诗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常常表达隐逸之情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八咏诗》是沈约在南北朝时期创作的一组古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隐逸情怀。此诗描绘了山东山水的优美景色,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与向往隐逸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被褐守山东》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的诗,同时流露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东的自然风光,山川秀丽,水流清澈,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山水画中。诗的开头以“守山东”点明了作者的身份,暗示出一种隐士的生活方式,而后面的景象描绘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和宁静。

沈约通过对自然细腻的观察,刻画了远山、溪流、草木和动物,展现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诗中“万仞倒危石,百丈注悬潨”一句,不仅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隐喻了人生的险峻与挑战。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政治动荡的忧虑,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尤其是在“欲一去而不还”的感慨中,透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整体上,这首诗是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也是一曲隐士的心灵独白,反映了沈约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南北朝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守山东: 说明作者在山东这一地区生活。
  2. 山东万岭郁青葱: 描绘山东的山脉苍翠茂盛。
  3. 两溪共一泻: 两条溪流汇合一起奔流而下。
  4. 水洁望如空: 水流清澈得如同天空一般。
  5. 岸侧青莎被: 岸边长满了青色的莎草。
  6. 岩间丹桂丛: 岩石之间开满了丹桂花。
  7. 上瞻既隐轸: 仰望时,轸车隐没于山中。
  8. 下睇亦溟濛: 低头望去,景象朦胧而迷离。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水比作天空,增强了水的清澈感。
  • 拟人: 通过“远林响咆兽,近树聒鸣虫”等描写,生动表现了自然的生命力。
  • 对仗: 如“万仞倒危石,百丈注悬潨”,形式工整,节奏感强。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反映了作者心中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对内心宁静的渴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岭: 象征自然的壮丽。
  • 溪流: 代表生命与灵动。
  • 青莎、丹桂: 象征自然的美丽与丰饶。
  • 清气、飞风: 代表内心的宁静与清新。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寄托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岭”的意思是: A. 众多的山岭
    B. 一座山
    C. 山的名字
    D. 高山

  2. 诗中“欲一去而不还”表示: A. 想回家
    B. 想离开而不再回来
    C. 不再上山
    D. 想回到过去

  3. 沈约的诗风特点是: A. 豪放
    B. 清新婉约
    C. 激昂
    D. 直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同样描绘隐逸生活与自然之美。
  • 王维《山居秋暝》: 反映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沈约《被褐守山东》王维《山居秋暝》: 两首诗均描绘山水之美,反映隐逸之情。沈约的诗更关注自然的细节和个人的感受,而王维则通过简洁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南北朝文学史》
  • 《沈约研究》
  • 《山水诗的艺术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