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歌》

时间: 2025-01-07 23:29:45

夜半子,万事无心谁到此。

一毛头上了遍圆,永劫不遭邪魅使。

升高台,挝大鼓,

努目摇头如老虎。

猪羊咬尽更伤人,

自己不真长劫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半子,万事无心谁到此。
一毛头上了遍圆,永劫不遭邪魅使。
升高台,挝大鼓,努目摇头如老虎。
猪羊咬尽更伤人,自己不真长劫苦。

白话文翻译:

在夜半时分,万事皆无心,谁能到此地。
一根毫毛已经遍布四周,永远不会遭受邪魅的侵扰。
在高台上,敲响大鼓,目光炯炯,摇头如同老虎。
猪羊咬尽更伤人,自己如果不真实,便长久受苦。

注释:

  • 夜半子:指夜里十二点,子时。
  • 万事无心:一切事务都没有心思。
  • 一毛头:指微小的事物或细微的东西。
  • 邪魅:指邪恶的魅力或诱惑。
  • 升高台,挝大鼓:是在高处敲鼓,表现一种威严或警觉。
  • 努目摇头如老虎:形容警觉和凶猛的状态。
  • 猪羊咬尽:比喻社会上的恶行,伤害他人。
  • 不真长劫苦:如果不真实,便会长久遭受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印肃,宋代僧人,以禅宗思想为主,诗风清新、简洁,常在诗中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作者以禅宗的视角,表达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反映了其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十二时歌》是释印肃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诗中以“夜半子”开头,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又深邃的时空背景,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氛围。诗人在这个时间点上,思考万事无心的状态,这种无心不仅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脱,更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自我解放。

“一毛头上了遍圆”表达了小事物的无所不在,而“永劫不遭邪魅使”则传达了一种坚持内心真实、不被外界诱惑所动摇的决心。接下来,诗人通过“升高台,挝大鼓”的意象,表现出一种威严和警觉,仿佛在提醒世人要警惕内心的邪魅与诱惑。

后面的“猪羊咬尽更伤人”则揭示了社会上恶行的残酷,而最后一句“自己不真长劫苦”则是一种警示,告诫人们如果不真实地面对自己,便会长久地受苦。整首诗通过对时空的设定、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半子:表明时间,营造宁静氛围。
  2. 万事无心谁到此:表达一种超脱,寻求内心的平和。
  3. 一毛头上了遍圆:象征微小事物的影响力。
  4. 永劫不遭邪魅使:强调内心的坚定与真实。
  5. 升高台,挝大鼓:表现威严和警觉,提醒人们注意。
  6. 努目摇头如老虎:形象化地展现警惕的状态。
  7. 猪羊咬尽更伤人:指社会恶行对他人的伤害。
  8. 自己不真长劫苦:警示人们要真实面对自己,以免受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努目摇头如老虎”形象化,增强了警惕的感觉。
  •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使其更具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在纷繁复杂的世俗之中,保持内心的真实与坚定,警惕外界的诱惑,才能避免深陷痛苦的境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半子:象征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高台、大鼓:象征权威和警觉。
  • 猪羊:象征世俗的恶行和贪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夜半子”指的是哪个时间? A. 早晨
    B. 夜晚
    C. 正午

  2. “升高台,挝大鼓”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A. 快乐
    B. 威严和警惕
    C. 无聊

  3. “自己不真长劫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A. 要骗人
    B. 要真实面对自己
    C. 不需要努力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更多的是对亲情的怀念与忧伤;而释印肃的《十二时歌》则强调内心的真实与自我超脱,二者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词典》
  • 释印肃的相关研究论文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