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梢青
张元干 〔宋代〕
海山浮碧。细风丝雨,新愁如织。
慵试春衫,不禁宿酒,天涯寒食。
归期莫数芳辰,误几度回廊夜色。
入户飞花,隔帘双燕,有谁知得。
白话文翻译:
海面和山峦都笼罩在一片碧绿之中,细细的风伴随着细雨,新的忧愁像织布一样悄然降临。
懒得试穿春装,醉意未消,正值寒食节,远方的归期无法计算,几度在回廊中误入夜色。
走进门来,飞舞的花瓣,隔着帘子看到双双燕子,有谁能理解我的感受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浮碧:指海面和山峦的颜色如碧水般清澈。
- 细风丝雨:形容微风和细雨,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 新愁如织:比喻心中涌现的愁绪如同织布一样繁复。
- 寒食:指寒食节,是春季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禁火吃冷食。
- 回廊夜色:指夜晚回廊中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 寒食节:传统节日,源于纪念介子推,节日中人们不生火,以冷食为主。诗中提到此节日,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字子明,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水、游历和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柳梢青》创作于一个春季的寒食节,诗人可能正处于思乡的情绪中,游历于山水之间,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内心的愁苦交织。
诗歌鉴赏:
《柳梢青》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抒情诗,张元干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思考,展现了春日里游子孤独的心境。开篇以“海山浮碧”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亮的自然景象,给人以宁静的感受。然而,随着细风丝雨的到来,诗人内心的忧愁随之而生。“新愁如织”一句,生动地表现出愁绪的复杂与缠绵。
后半部分,诗人更深刻地表达了对归期的惆怅与迷茫,似乎在无尽的等待中错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夜色中的回廊,飞舞的花瓣,双燕的影子,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既美丽又哀伤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有谁知得”一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令人深思。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体现了张元干对春天、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也引发读者对生命流逝与归属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山浮碧:描绘出春天的自然美景,给人以宁静和愉悦的感觉。
- 细风丝雨,新愁如织:风雨的细腻与心中愁绪的复杂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慵试春衫,不禁宿酒,天涯寒食:表现出醉意与对春天的无奈,透出一种对远方归期的迷惘。
- 归期莫数芳辰,误几度回廊夜色:对时间流逝的感叹,暗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错过。
- 入户飞花,隔帘双燕,有谁知得:描绘出春日的生机,同时流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绪比作“新愁如织”,生动形象。
- 对仗:如“入户飞花,隔帘双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细雨、风等自然元素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现了游子在寒食节时的孤独感与思乡情绪,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心灵归属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山:象征着自然的广阔与美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细风丝雨:代表春天的温柔,同时也暗示着内心的细腻情感。
- 飞花: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亦可引申为逝去的美好时光。
- 双燕: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团圆,也暗示着诗人对归属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 A. 中秋节
- B. 寒食节
- C. 端午节
-
“新愁如织”中的“织”字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制作
- B. 复杂
- C. 美丽
-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春天的美景与人情,情感细腻。
- 《如梦令》(李清照):在描写时光流逝与内心情感上有共通之处。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柳梢青》都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游子对归期的思考。前者更侧重于景物的描绘,而后者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张元干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