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

时间: 2025-01-17 10:31:46

从跳出功名火坑,来到这花月蓬瀛。

守着这良田数顷,看一会雨种烟耕。

倒大来心头不惊,每日家直睡到天明。

见斜川鸡犬乐升平,绕屋桑麻翠烟生。

杖藜无处不堪行,满目云山画难成。

泉声,响时仔细听,转觉柴门静。

寒食道中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三四株溪边杏桃,一两处墙里秋千。

隐隐的如闻管弦,却原来是流水溅溅。

人家浑似武陵源,烟霭蒙蒙淡春天。

游人马上袅金鞭,野老田间话丰年。

山川,都来杖屦边,早子称了闲居愿。

遂闲堂即事堂名遂闲,偃息其间。

对着这青编四围、翠玉千竿。

壁上关仝范宽,枕上陈抟。

古铜围座锦斓斑,玛瑙杯斟水晶寒。

灵石相间玉潺湲,笔砚窗前雨声干。

倒大来清安,柴门势不关,一任云飞散。

秋池散虑池亭草苫,书架牙签。

对着这烟波绿惨,霜叶红酣。

太湖石神剜鬼劚,掩映着这松杉。

恰便似蛟龙飞绕玉巉岩,忄害的些野鹿山猿半痴憨。

呼童忙为卷疏帘,老子无语但掀髯。

遥瞻,云山露半尖,越显的秋光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
作者: 张养浩

从跳出功名火坑,来到这花月蓬瀛。
守着这良田数顷,看一会雨种烟耕。
倒大来心头不惊,每日家直睡到天明。
见斜川鸡犬乐升平,绕屋桑麻翠烟生。
杖藜无处不堪行,满目云山画难成。
泉声,响时仔细听,转觉柴门静。
寒食道中清明禁烟,雨过郊原,
三四株溪边杏桃,一两处墙里秋千。
隐隐的如闻管弦,却原来是流水溅溅。
人家浑似武陵源,烟霭蒙蒙淡春天。
游人马上袅金鞭,野老田间话丰年。
山川,都来杖屦边,早子称了闲居愿。
遂闲堂即事堂名遂闲,偃息其间。
对着这青编四围翠玉千竿。
壁上关仝范宽,枕上陈抟。
古铜围座锦斓斑,玛瑙杯斟水晶寒。
灵石相间玉潺湲,笔砚窗前雨声干。
倒大来清安,柴门势不关,一任云飞散。
秋池散虑池亭草苫,书架牙签。
对着这烟波绿惨,霜叶红酣。
太湖石神剜鬼劚,掩映着这松杉。
恰便似蛟龙飞绕玉巉岩,忄害的些野鹿山猿半痴憨。
呼童忙为卷疏帘,老子无语但掀髯。
遥瞻,云山露半尖,越显的秋光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图景,诗人从功名利禄的火坑中跳出,来到宁静的自然环境中,守着几亩良田,悠闲地观赏雨后烟雾缭绕的田园景色。诗人心情平静,每天都能睡到天亮,看到川流与鸡犬相伴的和谐生活,周围绿意盎然。诗人手持拐杖,游走于山川之间,视野中尽是美丽的风景。

泉水声响起时,诗人静静倾听,感到柴门的宁静。寒食节与清明时节的禁烟,雨后的田野上,几株杏桃树在溪边,一两处院墙里秋千摇曳。隐约中似乎听到乐器声,实际上是水流潺潺。人家的景象恰似武陵源,烟雾缭绕,春意盎然。游人骑马轻声吟唱,乡下老人谈论丰收的年景。

山川环绕在身边,诗人感到心中一片闲适,因而给自己的闲居起了个名字“遂闲”。在这青翠的环境中,墙上挂着关仝与范宽的画作,床上则有陈抟的画卷。古铜色的座椅上摆放着斑斓的锦缎,水晶杯中斟满了清水。窗前的笔砚伴随着雨声,诗人心境清静,柴门敞开,任凭云彩飘散。

在秋池的草亭上,书架上有牙签,眼前是一片烟波荡漾、霜叶红艳的景象。太湖石如同神祇,掩映着松柏。恰如蛟龙环绕着玉嶙峋,山中偶尔传来野鹿与猿猴的声音。呼童忙着卷起疏帘,诗人无语,只是轻轻掀起胡须,遥望远方,云山露出一半尖角,秋光愈发淡雅。

注释

  • 功名火坑:指追逐功名利禄的艰辛和痛苦。
  • 花月蓬瀛:形容美好的自然环境,花和明月交相辉映,蓬莱仙境的美好。
  • 杖藜:手持拐杖,暗示诗人年纪稍长,但仍然乐于游荡。
  • 武陵源:古代传说中的世外桃源,象征着安宁与和谐。
  • 寒食、清明:中国传统节日,分别在春季,通常与祭祖与春游有关。
  • 太湖石:指太湖的奇石,常用来装点园林,寓意自然的神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养浩,元代著名诗人,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作品多表现隐逸思想。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借田园景象表达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向往隐居生活。

诗歌鉴赏

《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歌的开头以“跳出功名火坑”引入,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厌恶,随后转向描写宁静的田园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例如,“见斜川鸡犬乐升平”,描绘了乡野的安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诗人不仅关注自然的美,也关注生活的点滴,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使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描绘,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自然之中。诗人在悠闲的生活中感悟到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他追求心灵宁静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从跳出功名火坑”:抒发对功名的厌恶,选择隐居。
  2. “来到这花月蓬瀛”:描绘自然环境的美好。
  3. “倒大来心头不惊”:表达心境的平静。
  4. “见斜川鸡犬乐升平”:展现乡村生活的安宁。
  5. “杖藜无处不堪行”:暗示年长但仍喜游历。
  6. “秋池散虑池亭草苫”:描绘秋天的宁静,展现生活的简单。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相结合。
  • 拟人:自然界似有生命,流动的水声如人乐器。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闲适田园生活的向往,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的批判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波:象征宁静,描绘田园的美丽。
  • 霜叶:象征秋天的成熟与静谧。
  • 云山:象征自然的广阔与无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武陵源”象征什么?

    • A. 繁华的城市
    • B. 安宁的世外桃源
    • C. 复杂的官场
    • D. 战争的前线
  2. 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 A. 对功名的追求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社会的批判
    • D. 以上皆是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夸张
    • B. 对比
    • C. 拟人
    • D. 排比

答案

  1. B
  2. D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张养浩的田园诗与陶渊明的隐逸诗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两者都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但张养浩更加注重描绘生活的闲适与乐趣,而陶渊明则更加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哲思。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词选》
  2. 《古典诗词鉴赏》
  3. 《中国文学史》

相关诗句

从跳出功名火坑,来到这花月蓬瀛。下一句是什么

守着这良田数顷,看一会雨种烟耕。上一句是什么

守着这良田数顷,看一会雨种烟耕。下一句是什么

倒大来心头不惊,每日家直睡到天明。上一句是什么

倒大来心头不惊,每日家直睡到天明。下一句是什么

见斜川鸡犬乐升平,绕屋桑麻翠烟生。上一句是什么

见斜川鸡犬乐升平,绕屋桑麻翠烟生。下一句是什么

杖藜无处不堪行,满目云山画难成。上一句是什么

杖藜无处不堪行,满目云山画难成。下一句是什么

泉声,响时仔细听,转觉柴门静。上一句是什么

泉声,响时仔细听,转觉柴门静。下一句是什么

寒食道中上一句是什么

寒食道中下一句是什么

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三四株溪边杏桃,一两处墙里秋千。上一句是什么

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三四株溪边杏桃,一两处墙里秋千。下一句是什么

隐隐的如闻管弦,却原来是流水溅溅。上一句是什么

隐隐的如闻管弦,却原来是流水溅溅。下一句是什么

人家浑似武陵源,烟霭蒙蒙淡春天。上一句是什么

从跳出功名火坑,下一句是什么

来到这花月蓬瀛。上一句是什么

来到这花月蓬瀛。下一句是什么

守着这良田数顷,上一句是什么

守着这良田数顷,下一句是什么

看一会雨种烟耕。上一句是什么

看一会雨种烟耕。下一句是什么

倒大来心头不惊,上一句是什么

倒大来心头不惊,下一句是什么

每日家直睡到天明。上一句是什么

每日家直睡到天明。下一句是什么

见斜川鸡犬乐升平,上一句是什么

见斜川鸡犬乐升平,下一句是什么

绕屋桑麻翠烟生。上一句是什么

绕屋桑麻翠烟生。下一句是什么

杖藜无处不堪行,上一句是什么

杖藜无处不堪行,下一句是什么

满目云山画难成。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