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为老人书南堂壁)》
时间: 2025-01-06 09:19: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为老人书南堂壁)
作者:蒋捷
老子平生,辛勤几年,始有此庐。
也学那陶潜,篱栽些菊,
依他杜甫,园种些蔬。
除了雕梁,肯容紫燕,
谁管门前长者车。
怪近日,把一庭明月,却借伊渠。
鬓边白发纷如。
又何苦招宾约客欤。
但夏榻宵眠,面风欹枕,
冬檐昼短,背日观书。
若有人寻,只教僮道,这屋主人今自居。
休羡彼,有摇金宝辔,织翠华裾。
白话文翻译
我这一生辛勤劳作了好多年,才有了现在这间小屋。
我也学习陶渊明,种些菊花在篱笆旁,
仿效杜甫,种些蔬菜在园中。
除了精致的雕梁画栋,愿意让紫燕飞来,
谁在乎门前停着的老人的车子呢?
最近真是奇怪,明亮的月光却借给了那条小河。
鬓边的白发纷纷如雪。
何必苦苦地招待宾客呢?
只愿夏天在榻上酣眠,面朝微风侧卧,
冬天在短暂的白昼里,背面对着阳光看书。
如果有人来访,只让小仆人告知,我这屋子的主人如今在这里安住。
不要羡慕那些驾着金马、穿着华丽衣裳的人。
注释
- 陶潜:指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居和田园诗闻名。
-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其诗多描写民生疾苦。
- 紫燕:燕子,象征春天和温暖,诗中暗指生活的美好。
- 摇金宝辔:形容富贵的生活,金马和华丽的衣服象征显赫的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蒋捷,宋代词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词作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诗中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赞美。
诗歌鉴赏
整首诗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人以自我为主角,描绘出了一幅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画面。诗中提到的陶渊明与杜甫,象征着两种人生理想:一种是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的陶渊明,另一种则是关注社会现实的杜甫。蒋捷在这里并不单纯地模仿两位前辈的生活,而是借其意象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与感悟。诗中每一处细节都透出一种闲适与自在,尤其是“夏榻宵眠,面风欹枕,冬檐昼短,背日观书”的描写,呈现出一种朴素而富有诗意的生活状态。
诗的最后一句“休羡彼,有摇金宝辔,织翠华裾”,更是强调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无所谓与对内心满足的追求。以此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珍视与对名利的淡泊,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老子平生,辛勤几年,始有此庐:自述一生辛勤工作,才有了这间小屋,表现了对艰苦努力的自豪感。
- 也学那陶潜,篱栽些菊:以陶渊明为榜样,抒发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依他杜甫,园种些蔬:向杜甫学习,种植蔬菜,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 除了雕梁,肯容紫燕:除了房屋的装饰,愿意让燕子来栖息,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 谁管门前长者车:对世俗繁华的无所谓,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漠。
- 怪近日,把一庭明月,却借伊渠:反映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思考,借月光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宁静。
- 鬓边白发纷如:岁月的流逝,白发如雪,展现了时间的无情。
- 又何苦招宾约客欤:对招待宾客的无奈与不屑,更加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 但夏榻宵眠,面风欹枕:描绘闲适的夏日生活,直观地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 冬檐昼短,背日观书:冬日的悠闲,表现出对知识与精神生活的追求。
- 若有人寻,只教僮道,这屋主人今自居:自我归隐的态度,表现出不愿意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 休羡彼,有摇金宝辔,织翠华裾:劝人不要羡慕那些富贵人家,强调内心的满足才是珍贵。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鬓边白发纷如”),对仗(“夏榻宵眠,冬檐昼短”),以及夸张的手法(“摇金宝辔,织翠华裾”)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物质享受的淡泊,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菊:象征清雅、高洁,隐喻隐士的理想生活。
- 紫燕:象征春意和生活的美好,反映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明月: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安宁,展示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 白发:象征岁月流逝,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生命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陶潜”指的是哪位著名诗人?
- A. 李白
- B. 陶渊明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人表达了对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 A. 追求名利
- B. 追求内心的宁静
- C. 渴望权势
- D. 羡慕繁华
-
诗中提到的“摇金宝辔,织翠华裾”意指什么?
- A. 物质享受
- B. 追求爱情
- C. 追求知识
- D. 享受自然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蒋捷与陶渊明的诗作都反映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蒋捷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对名利的态度更加明显;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直接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实践。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传》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