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时间: 2025-01-04 07:55:15

人影窗纱。

是谁来折花。

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

枝最佳。

折时高折些。

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意思解释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作者: 蒋捷 〔宋代〕

原文展示: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白话文翻译:

窗纱上映出人影,究竟是谁来摘花呢?如果要摘花,就请随意去摘吧,谁知道摘去后会送到哪个人家呢?屋檐的牙角上,最好的枝条在哪里呢?折的时候就高高地折一些。请告诉那摘花的人,花必须斜插在鬓边才好看。

注释:

  • 人影窗纱: 窗帘上映出的人的身影。
  • 折花: 摘花,取花的动作。
  • 檐牙: 房檐的边缘,形容屋檐的形状。
  • 鬓边斜: 指花朵要斜插在耳边,形象而美丽。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通过描绘摘花的情景,表达了对花的憧憬和对人的思念,反映出作者的情感状态和生活情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捷,字宗孟,号白云,生于北宋末年,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以词著称,尤其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致。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风云变幻的时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一种轻柔的笔调,描绘了窗前的一个小情景,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开头的“人影窗纱”便勾勒出了一幅静谧的画面,仿佛在暗示着春天的来临与生命的延续。通过“折花”这一动作,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同时暗示着对爱的追求。“知折去向谁家”的疑问,流露出一种对未知的期待和对情感归宿的渴望。

在第二部分,词人用“檐牙”和“枝最佳”描述了摘花的动作,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和动感,仿佛在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最后一句“须插向鬓边斜”,则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是一种生活的细节描写,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暗示了爱与美的结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人影窗纱”:窗帘上透出的身影,营造出一种神秘和期待的气氛。
    2. “是谁来折花”:提出疑问,增添了情境的紧张感。
    3. “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表现出对花的珍视和对摘花者的关注。
    4. “檐牙。枝最佳”:描绘出摘花的具体场景,生动形象。
    5. “折时高折些”:表现出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6. “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强调了花的美丽与穿戴的方式,增添了生活的细节。
  • 修辞手法:

    • 比喻: “人影窗纱”比喻期待中的人,暗示情感的寄托。
    • 对仗: 词中有一定的对仗工整,使得意境更为和谐。
  • 主题思想: 本词通过描绘摘花的场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人情的思考,以及对爱的渴望,展现了细腻的情感和生活的美好。

意象分析:

  • 人影: 象征着思念和期待。
  • 窗纱: 隔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隐喻着情感的隔阂。
  • 折花: 代表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向往。
  • 鬓边斜: 花的插法象征着生活的细腻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人影窗纱”指的是什么? A. 窗帘上的影子
    B. 墙壁上的画
    C. 地上的阴影
    答案: A

  2. “须插向鬓边斜”中的“鬓”指的是什么? A. 脖子
    B. 耳边的头发
    C. 额头
    答案: B

  3.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爱情与美好
    C. 权力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同样表达细腻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 苏轼《水调歌头》: 描绘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诗词对比:

  • 蒋捷 vs. 李清照: 两者都擅长描绘细腻情感,但李清照更强调个人情感的失落,而蒋捷则更多地表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生活的细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词典与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