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清宫里打撩声,
供奉丝簧束手听。
寂寞銮舆斜谷里,
是谁翻得雨淋铃。
白话文翻译:
在华清宫中响起了打撩的声音,
供奉的丝弦乐器旁,人们静静地聆听。
孤寂的皇舆在斜谷中,
是谁在那儿拨动着雨淋铃?
注释:
- 华清宫:位于陕西省,是唐代著名的皇家园林。
- 打撩声:指用乐器演奏的声音,打撩是指撩拨乐器发声的动作。
- 丝簧:指丝弦乐器,通常指古琴或其他弦乐器。
- 銮舆:皇帝的车驾,象征着皇权与尊贵。
- 斜谷:指地势倾斜的山谷,暗示一种孤寂的环境。
- 雨淋铃:可能是指一种细小的打击乐器,发出清脆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道融,唐代诗人,字子玉,号少华。出生于今陕西省,曾任职于地方官员。崔道融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羯鼓》创作于唐代的华清宫,正值盛唐时期,宫廷文化繁荣,音乐、舞蹈盛行。本诗描绘了在华清宫中听乐的情景,表现了当时宫廷的华丽与孤寂。
诗歌鉴赏:
《羯鼓》是一首描绘唐代宫廷音乐氛围的诗作,开头的“华清宫里打撩声”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富丽堂皇的场景,乐声悠扬,充满了生机。接着,诗人提到“供奉丝簧束手听”,展现出一种庄重的氛围,人们在静静地聆听乐曲,感受那一份文化的沉淀与积累。
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情感的基调逐渐转向孤寂。“寂寞銮舆斜谷里”,这里的“寂寞”一词揭示了宫廷生活的另一面,尽管表面上热闹非凡,内心却是孤独的。最后一句“是谁翻得雨淋铃”则在情感上画下了一个问号,既是对乐声的追问,也是对孤独感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在音乐的美妙与孤独感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唐代宫廷文化的浮华与内心的空洞,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华清宫里打撩声:描绘华清宫中乐器演奏的情景,传达出热闹的氛围。
- 供奉丝簧束手听:人们恭敬地聆听,表现出对音乐的尊重。
- 寂寞銮舆斜谷里:引入孤独的意象,暗示即使在繁华的宫廷中,依然存在孤独的感受。
- 是谁翻得雨淋铃:发出疑问,表达对乐声来源的好奇,同时隐含着对孤独的追问。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打撩声”和“束手听”,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通过“雨淋铃”暗示乐音的细腻与忧伤,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宫廷生活的反思,尽管外表华丽,内心却充满了孤独与寂寞。通过音乐和环境的对比,诗人让人们思考在繁华背后隐藏的空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清宫:象征着权力与奢华。
- 丝簧:代表古代音乐文化的精致与高雅。
- 銮舆:象征王权与尊贵,但同时也暗示孤独。
- 雨淋铃:含有细腻与忧伤的情感,象征心灵的孤独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羯鼓》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崔道融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华清宫”位于哪个省?
- A. 河南
- B. 陕西
- C. 河北
- D. 湖北
-
“寂寞銮舆斜谷里”中“寂寞”的意思是?
- A. 热闹
- B. 孤独
- C. 快乐
- D. 忙碌
答案:
- B. 崔道融
- B. 陕西
-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羯鼓》与《春江花月夜》: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与情感的交融,前者侧重于音乐与孤独,后者则更多地关注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