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遥知一炬绝河津,生缚青宜不动尘。
付与山河印如斗,忍为鼠子腹心人。
白话文翻译:
远远地知道一把火炬已经点燃在河的渡口,生死缠绕的青丝依旧不动尘埃。
将这印记交给山河,就如同一斗的重量,怎能忍心做鼠辈的腹心人?
注释:
- 遥知:远远得知。
- 一炬:一把火炬,象征着希望或信号。
- 绝河津:河的渡口,指战斗的地方。
- 生缚:生死相缠,形容重重的束缚。
- 青宜:青丝,喻指年轻。
- 付与:交给,给予。
- 山河印如斗:山河的印记重如斗,意指其重要性和分量。
- 忍为鼠子:忍心做鼠辈,形容对卑小角色的厌恶。
典故解析:
“鼠子”在古代常用来形容卑贱的小人,寓意诗人对权臣和小人的不屑与厌恶。这里的“腹心人”指的是心怀叵测、背叛忠诚之人,诗人对此表示强烈的反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魁,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元丰时期的文人。他以豪放、清新、深邃的风格而闻名,尤其在古诗和词方面成就卓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战乱时期,诗人在得知战事捷报后,表达了对国家山河的关切与忠诚,以及对小人和权臣的愤懑。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诗人以“炬”作为信号,寓意着希望和光明的到来。诗中“生缚青宜不动尘”的描写,生动地勾勒出战乱中人们的苦楚与无奈。而“付与山河印如斗”则体现了诗人对山河的热爱与责任感。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尤其是最后一句,直指小人的卑劣,暗示诗人宁愿做忠臣而不愿屈从于小人。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显示了黄庭坚深刻的历史感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遥知一炬绝河津”:远远听闻炬火已经在渡口点燃,暗示战斗的开始或胜利的信号。
- “生缚青宜不动尘”:表达了生死相缠的痛苦,即使在战乱中依旧无法动摇内心的坚定。
- “付与山河印如斗”:将重要的责任与印记托付给国家,强调其重大的意义。
- “忍为鼠子腹心人”:表明对小人的厌恶,宁愿保持清白,不愿做卑劣之事。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河比作重如斗的印记,突出其重要性。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小人的鄙视,展示了诗人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 炬:象征希望和信号,代表着战斗的开始或胜利。
- 青丝:象征年轻和生命的脆弱,体现了对生命的珍视。
- 山河:代表祖国和大自然,突显了诗人对国家的责任感。
- 鼠子:象征卑鄙小人,反映了对贪婪和背叛的厌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炬”指的是什么?
- A. 火炬
- B. 火焰
- C. 灯笼
-
“忍为鼠子腹心人”中的“鼠子”是指?
- A. 小动物
- B. 卑贱的小人
- C. 无能之辈
-
诗人对山河的态度是?
- A. 漠不关心
- B. 充满责任感
- C. 逃避责任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愁苦与国家的沦亡,黄庭坚则更强调对小人和忠诚的反思。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色,但都体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
- 《黄庭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