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郭应祥 〔宋代〕
仙子凌波袜有尘。
翰林摛藻笔如神。
此花此曲两无伦。
不与妆台簪宝髻,却来书阁伴幽人。
恨无佳客只空尊。
白话文翻译:
这位仙子在波上轻盈走过,袜子上竟有尘土。
翰林院的才子们,笔下的才华简直如神灵般出众。
这花和这曲子,各自独具一番风味,无法相提并论。
她不愿在妆台上修饰自己,反而愿意在书阁中陪伴幽人。
只恨没有知音好友,酒杯空空,无人共饮。
注释:
- 仙子:指美丽的女子,常带有神话色彩。
- 凌波:形容女子行走时如水波荡漾,轻盈而优雅。
- 袜有尘:形象地表现出即使是仙子,也有生活中的琐屑。
- 翰林:指的是翰林院的学者,代表文人。
- 摛藻:意为用笔写作,形容文采斐然。
- 无伦:没有可比之处,独一无二。
- 妆台:女子打扮的台子,象征华美的生活。
- 书阁:书房,象征清雅的生活。
- 恨无佳客:感叹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应祥,宋代诗人,才华横溢,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常表达孤独与渴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美丽女子和文人雅士的情景,反映了自己的孤独感及对知音的渴求。
诗歌鉴赏:
《浣溪沙》是一首充满了诗意的词作,诗中展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在水边轻盈而行的形象,既有仙气又带有人间的尘埃,展现了人性与神性的交融。在描写之中,诗人巧妙地将女子与文人的才情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对“妆台”和“书阁”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物欲的超然与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追求。最后一句“恨无佳客只空尊”更是将这种孤独感推向高潮,突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失落。这首词在词句间流露出的情感细腻而真挚,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仙子凌波袜有尘:描绘美丽女子轻盈走过水面,虽是仙子,却也有生活的痕迹,表现出人性的一面。
- 翰林摛藻笔如神:赞美文人的才华,强调其文采之美,表明文化的高度。
- 此花此曲两无伦:花和曲子各自独特,暗示美与艺术的多样性。
- 不与妆台簪宝髻:女子选择不依赖于外表的装饰,显示出她内心的追求。
- 却来书阁伴幽人:愿意与有情人共度时光,强调精神世界的陪伴。
- 恨无佳客只空尊:表达对良友的渴望与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比作仙子,强调其美丽。
- 对仗:如“妆台”与“书阁”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对称美。
- 拟人:以“恨无佳客”表达情感,赋予情感以人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与渴望展开,通过对美的描绘和对知音的期盼,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子:象征理想的女性形象。
- 凌波:象征优雅与灵动。
- 翰林:象征才华与文化。
- 妆台:象征物质与华丽。
- 书阁:象征精神与清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仙子凌波袜有尘”中“袜有尘”反映了什么?
- A. 仙子的完美
- B. 生活的琐屑
- C. 美的纯洁
-
“恨无佳客只空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满足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人和自然的和谐美,但表现的情感基调和风格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