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依约滩声杂橹声》
时间: 2025-01-17 09:48: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依约滩声杂橹声。
波光隐映月华明。
眼前好景真无尽,
身外浮名尽可轻。
穷胜赏,续欢盟。
直饶风雨也须晴。
满头插菊掀髯笑,
笑道齐山浪得名。
白话文翻译
依稀可闻的滩声夹杂着船桨的声音,
波光闪烁,映照着明亮的月华。
眼前的美景真是无穷无尽,
而身外的浮名却可以轻易放下。
即使穷尽所能欣赏这美景,续写欢快的盟约,
即使风雨再大,心中也必定会晴朗。
他满头插着菊花,掀起胡须微笑,
笑着说齐山的浪潮也因此得了名声。
注释
- 滩声:指海滩或河滩的声音。
- 橹声:划船时桨划水的声音。
- 波光:水面的波光,闪烁的光芒。
- 浮名:浮华的名声,不实的名声。
- 穷胜赏:尽力去欣赏美景。
- 欢盟:欢快的约定或盟约。
- 齐山:指某个地方的山,可能是指齐鲁地区的山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应祥,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融合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的背景可能是诗人在某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感受到身外名利的轻盈与生活的乐趣。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以清新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通过“滩声”和“橹声”的交织,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湖畔。接着,诗人描绘了皎洁的月光在波光中闪烁的美景,运用“眼前好景真无尽”的句子,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无尽追求和欣赏。
同时,诗中“身外浮名尽可轻”一语,透出一种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诗人认为,真正的快乐在于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非追逐那些虚浮的名声。尽管世事风雨变幻,但诗人心中始终保有一片晴朗。
最后,诗人以“满头插菊掀髯笑”结束,生动地呈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精神风貌。这种不拘小节、乐观向上的情怀,深深感染读者,令人在欣赏自然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淡然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依约滩声杂橹声:描绘了声音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安静而生动的自然环境。
- 波光隐映月华明:通过光影变化,表现出水面的美丽与宁静。
- 眼前好景真无尽:表达出对美景的无尽赞叹。
- 身外浮名尽可轻:强调了对世俗名利的放下。
- 穷胜赏,续欢盟:尽情享受美景,续写愉快的约定。
- 直饶风雨也须晴:即使遭遇风雨,内心依然向往晴朗。
- 满头插菊掀髯笑:描绘了诗人的洒脱形象。
- 笑道齐山浪得名:以幽默的方式讽刺名声的来路。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生活哲理。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
- 本诗的主题是追求自然和内心的宁静,强调对名利的轻视和对生活乐趣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滩声:象征着自然的声音,传达宁静与和谐。
- 月华:象征清澈与纯洁,反映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菊花象征着高洁和清雅,体现诗人的人格魅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滩声”与“橹声”交融,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 A) 热闹
- B) 宁静
- C) 紧张
-
诗人对“身外浮名”的态度是:
- A) 追求
- B) 轻视
- C) 不在乎
-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齐山浪得名”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 A) 对名声的追求
- B) 对名声的嘲讽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郭应祥与苏轼在描绘自然景色时,都展现出一种洒脱与从容的生活态度,但苏轼的作品更具哲理性,而郭应祥则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词的经典作品进行整理与分析。
- 《古诗文赏析》:提供对古诗文的深入解读与鉴赏。